五律 芦雪广联诗
王应民
曲岸风梳苇,平冈雪饰檐。
声旋诗亦盛,影乱笑犹酣。
鹿肉增豪气,梅花共靓颜。
持得情性在,恰好耍一番。
《红楼梦》第五十回描写的“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人数众多,嬉笑热闹,实不愧为大观园的一次盛会。联句通常由一人先起个头,第二人接上并再起一句,然后下一个人再对这句和起下句,直至作完。芦雪广联诗有十二人参加,是大观园诗社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共同作了一首五言排律。欲切身感受芦雪广联诗的场景,虽然要占很大篇幅,但最好还是看看原著的精彩描述吧。
起句由凤姐说出:
话说虎牢关下,诸侯云集.天下豪杰,奉先神威.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布大喝一声"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话音未落,幽州公孙瓒,舞动铁。
一夜北风紧。
这里李纨便写了,自己联道: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香菱道: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探春道: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
李绮道: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
李纹道: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
岫烟道: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
湘云道: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
宝琴道: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
黛玉道:
1.吕布舍弃公孙,疾取张飞.二将大战八十余合,风起云涌,势震八方.诸侯喝彩,声盖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酸!2.虽吕布雄勇无双,无奈独力难支.十余回合之后,已然遮架不住.画戟带风,急取刘备,玄德急忙闪躲,再凝神看。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
宝玉道: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
宝钗道: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
李纨笑道:“我替你们看热酒去罢。”
宝钗命宝琴续联,只见湘云站起来道: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
宝琴也站起道: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
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
宝钗连声赞好,也便联道: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
黛玉忙联道:
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
一面说,一面推宝玉,命他联。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今见黛玉推他,方联道: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
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一面只听宝琴联道: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
湘云忙联道: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
宝钗与众人又忙赞好。探春又联道: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
湘云正渴了,忙忙的吃茶,已被岫烟联道:
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
湘云忙丢了茶杯,忙联道: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黛玉联道: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
湘云忙笑联道: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
宝琴也忙笑联道: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
湘云又忙道:
海市失鲛绡。
林黛玉不容他出,接着便道:
寂寞对台榭。
湘云忙联道:
清贫怀箪瓢。
宝琴也不容情,也忙道:
烹茶冰渐沸。
湘云见这般,自为得趣,又是笑,又忙联道:
煮酒叶难烧。
黛玉也笑道:
没帚山僧扫。
宝琴也笑道:
埋琴稚子挑。
湘云笑的弯了腰,忙念了一句,众人问:“到底说的什么?”湘云喊道:
石楼闲睡鹤。
黛玉笑的握着胸口,高声嚷道:
锦罽暖亲猫。
宝琴也忙笑道:
月窟翻银浪。
湘云忙联道:
霞城隐赤标。
黛玉忙笑道:
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显然,刘备的参与恰好给当时已经即将感到疲惫的吕布创造了一个逃跑的良机。如果当时刘备这块“短木板”不插进去,关、张二人能不能斩获吕布呢?答案是一定能!其实也仅仅就是一个时间。
沁梅香可嚼。
宝钗笑称好,也忙联道:
淋竹醉堪调。
宝琴也忙道:
或湿鸳鸯带。
湘云忙联道:
时凝翡翠翘。
黛玉又忙道:
无风仍脉脉。
宝琴又忙笑联道:
不雨亦潇潇。
湘云伏着已笑软了。众人看他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伏你。”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众人笑道:“倒是你说罢。”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三英战吕布的好词10~20个,因说:“还没收住呢。”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
欲志今朝乐。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李绮收了一句道:
凭诗祝舜尧。
芦雪广联句充满富贵享乐的情绪,且诗里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其内容就不做过多的解读了。
本来在书中插入这么一大段排律,是很容易让读者感到索然寡味的。可是曹公妙笔生花,把作诗过程处理得那么跌宕起伏、活灵活现,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联句本多为游戏作,争强斗胜,争分夺秒,力压对方。非但如此,纵观古往今来之排律,亦堆砌词藻,极少佳作。实际上这首诗本曹公一人所作,但把这么多的句子那么恰当地分配到十几个人头上,岂无大手笔所能为之?而且在联诗之前,写有吃鹿肉做铺垫;在联诗之后,写有咏红梅来收结,也都暗中对联句的过程作出了烘托。这也正是曹雪芹先生常用的红楼笔法精细之处。
注:本文作者王应民,文章源自公众号“诗画品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