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传承了千年之久,到如今仍是历久弥新。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唐玄宗仅看了杨玉环一眼,便觉得这个女人就是上天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于是想方设法将她纳入后宫,从此杨玉环的下半生紧紧地与这个叫李隆基的男人捆绑在一起,直到那一场惊天之变……
一、杨家有女初长成,杨玉环的进宫之路
《旧唐书》: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
杨玉环出身于官宦之家,优良的家庭环境使她成为了一位大家闺秀。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这一年,咸宜公主在洛阳大婚,杨玉环因和驸马杨洄同宗而被邀请参加婚礼。这场婚礼,描写杨玉环悲惨的句子,她是配角,但也是主角,因为她被一位名叫李瑁的男子看中了,而李瑁正是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儿子。
豆蔻初开的杨玉环就这样踏入了长安寿王府的大门,摇身一变,成为了贵妇(寿王妃)。婚后的寿王对她百依百顺,杨玉环一度以为找到了这辈子的真爱,可她的命运和大多数封建女子一样掌握在男人手中,这其中也包括爱情。
杨玉环:倾城之貌玉环的一生,用四个字概括:悲喜交集。 喜的是,她有倾城之貌:她美,美得“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媚,媚得“回眸一笑百媚生”。悲的是,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命运让她嫁给寿王,她无法反抗;命运让她嫁给明皇,她只能臣服。
开元二十五年,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只因玄宗朝最后的贤相张九龄被贬荆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杨玉环也被牵扯其中。张九龄罢相后,寿王之母武惠妃联合杨洄、李林甫设计诬陷太子李瑛等谋反,失去张九龄庇护的太子等人被玄宗废为庶人并被赐死。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武惠妃自害死太子等人后,心中有鬼,被噩梦惊扰致死。失去爱妃的玄宗急需找一个替代品来排解心中的寂寞,而杨玉环正好就成了玄宗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资治通鉴》: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
对杨玉环一见钟情的玄宗恨不得马上将她纳入后宫,只是碍于儿媳的身份不好当场发作罢了。但久为人君的玄宗其肯轻易放手,秉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就算是儿媳也不例外。于是在开元二十八年,玄宗以为母祈福的名义,将她送进了道观,以便下一步的开展。
杨玉环
二、万千宠爱在一身,杨玉环的宫廷爱情
玄宗的操作,众朝臣一看就懂,只是不好当面言说罢了。但不管怎么说,身为天子总还是要面子的,因此“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以转移众人视线,以便“潜内太真宫中”,和杨玉环发展地下恋情。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杨玉环,自打一入宫,便深得玄宗的宠爱,比之玄宗的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自此,杨玉环才明白原来唐玄宗才是那个拥有她的一切并且能给予她一切的男人,而唐玄宗也为杨玉环付出了他所有的一切。虽然二人之间的爱情不过短短十数年,但也足以惊天动地,流传千古。
天宝四载(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便马上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玄宗朝自王皇后被废后,便再未立后,因此杨玉环已然是无冕之后。
《新唐书》:“天宝九载,妃复得谴还外第,国忠谋於吉温。温因见帝曰:&34;帝感动,辍食,诏中人张韬光赐之。妃因韬光谢帝曰:&34;引刀断一缭发奏之,曰:&34;帝见骇惋,遽召入,礼遇如初。因又幸秦国及国忠第,赐两家钜万。”
他们的爱情是一段很令人感动却不合时宜的爱情。以个人来说,两人情真意切,一心一意这是值得讴歌的;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为了女子不顾家国,毕竟是要被天下人唾弃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广为流传,白居易的《长恨歌》。
夫妻两闹矛盾是常有的事,哪怕是恩爱如杨、李二人也不能免俗,但从正史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是深沉的,绝不会因一点矛盾而有所衰减。因为杨贵妃稍作诀别,玄宗便感到“骇惋”,其内心的惊慌和恐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玄宗的真情流露。如果这还不能说明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那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一段记载。
26、琴声里看到了,遗忘在记忆里的模样。27、杨玉环:他是影子,飘渺的影子。公孙离:紧紧追逐那个影子,就无比幸福呀。28、海滩,和冰激凌最配了。29、闻到夏天的味道了吗?30、在沙滩上画了只猫。
《新唐书》: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朝时,运送物资无非水运和陆运两种方式,而从川蜀之地运送荔枝到长安主要依赖陆运,也就是唐朝的驿站系统。唐朝驿站的作用主要是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为了保持高稳的运输效率,驿夫和驿马都必须保证优良,这就必须有巨大的财政投入,而驿站的所有开支均出自国库。唐玄宗为博玉环一笑,不惜动用驿站系统,耗资无数,从而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
另外,杨贵妃的亲人也都因她而一步登天,得享荣华富贵,便是她那死去的父亲也被追赠兵部尚书,追封为太尉齐国公。
杨玉环和唐玄宗
三、宛转蛾眉马前死,杨玉环的悲情结局
《资治通鉴》:上惜其才,敕令免官,以白衣将领。九龄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赦之。
“芙蓉如画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夕殿萤飞思悄然,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玄宗也就是在这样孤独伤感的思念中,日。
早在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因贪功冒进而被定罪遣送长安,贤相张九龄要杀之以绝后患,反倒是玄宗识人不明,被安禄山死里逃生,埋下隐患。后来,玄宗到蜀中避难,回想起张九龄的劝谏,十分后悔不听忠言,便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资治通鉴》:三月,己巳,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以范阳节度使裴宽为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称禄山公直;李林甫、裴宽皆顺旨称其美。三人皆上所信任,由是禄山之宠益固不摇矣。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造反,中原承平日久,兵卒不堪一用,玄宗又连出昏招,冤杀名将封常清、高仙芝等人,致使潼关失守,只得带着杨玉环等数千人匆忙出逃。
马嵬坡,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地名,因杨玉环而出名,而杨玉环也因此地而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天宝十五载(756年),禁军哗变,先杀死了杨国忠,接着又逼迫玄宗处死杨玉环。玄宗虽不舍爱妃,但迫于形势,无奈而为之。对于禁军哗变的幕后主使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为了爱人的安危而舍却自己的生命,以一种悲情的方式离开了这个因她而精彩的人世,替无数文人骚客都向往的那个盛唐画上了句号。
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当然会思念,而且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一定是真爱。李隆基身为皇家的子嗣,从小就是看着皇家权谋争斗长大的天子。所以对权力看得非常重,就连对继承人的问题也心狠手辣,先后杀了自己三个儿子。在杨玉环之前李。
她只是一个普通女子,虽然她身为贵妃,身份尊贵,但她和大多数女子一样只为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及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切渴望。只不过当代人以及后人穿凿附会,硬将红颜祸水的黑锅扣在她头上,而对唐玄宗等帝王将相的罪过采用春秋笔法,美曰其名:为尊者讳。
杨玉环之死
结语:
杨玉环生前不干涉朝政,不恃宠而骄,也未有谋害忠臣良将之举,更何况她生前没有诞下皇子,故而宫廷斗争与她似乎也挂不上钩。至于她那祸国的族兄杨国忠能位极人臣,不过是因为唐玄宗出于牵制李林甫的考量以及杨国忠个人的本事罢了,君不见贵妃家族数百人,为何偏偏一个远房亲戚能当上宰相,恐怕不只是裙带关系这么简单吧。
出自:《大唐贵妃》类型:京剧 人物:杨贵妃 特色:梅派 作曲:杨乃林 歌词内容: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
杨玉环,为爱而生,为李隆基而生,也为情而死,为李隆基而死。当大唐强盛时,她是国力的象征。她在那,盛唐就在那。当大唐衰败时,她是国家的祸端。因为,盛唐已不在,国家不再需要一个美丽的花瓶来衬托繁荣昌盛,她自然就被定性为该死的红颜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