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一词,最早作为曲名见于唐代崔令钦所编《教坊记》。据说此曲是为赞扬毗沙门天王二儿子独健的勇猛所作。独健作为大唐的护国神将,常率将士们巡视边防,甚至在天宝年间还曾救唐玄宗脱困,二郎神和杨戬是什么关系,在当时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后人简称其为“二郎”,不少寺庙中塑像供奉。宋代时,官方推出战国时期的李冰次子、道教推出曾在隋朝做过嘉州太守的赵昱来替代独健成为新的二郎神。巧合的是,李冰次子和赵昱都出自蜀地,均以治水闻名,被神化后又同样具有斩蛟神迹。
至于更广为人知的杨姓二郎神,则得益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在小说《西游记》第6回,二郎神奉玉帝之命前往镇压孙悟空。悟空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但这里只明确了姓氏,却并没有说清楚姓名。杨戬的出现,要等到另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小说中,杨戬有三样标志性武器:三尖两刃刀、弹弓和哮天犬。这一形象,来自氐族人的英雄杨难当。可见,二郎神是历史上诸多英雄优化整合而形成的神话人物。而杨戬版二郎神凭借《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成为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
杨戬和二郎神是同一个人。二郎神杨戬在我国道教神话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封神的战争中协助武王伐纣,在《西游记》中,他助天庭捉拿齐天大圣孙悟空,虽然他是位列仙班,但是却对天庭听调不听宣。二郎神和杨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