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所以比开国之君刘邦的地位重要,主要是因为他的很多功绩,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汉帝国的影响,而是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刘邦的贡献只对刘家统治的那一阶段有意义,而汉武帝则影响了整个历史!
那么汉武帝到底有哪些,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呢?
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版图
汉武帝一生最大的诟病就是穷兵黩武,这是事实,但是也不能否认,正是因为他的不断征伐,才有了我们今天中华版图!
为什么汉武帝比李世民地位高,西汉立国之初,面临的第一大威胁就是匈奴人入侵。匈奴自战国末期不断壮大,不断骚扰边境,连刘邦都差点做了俘虏。基于薄弱的国力,汉帝国只能以和亲的屈辱,换取不太可靠的和平。
正是汉武帝连年的征战,将强大的匈奴彻底打残了!不光解决了威胁帝国生存安全的问题,还将帝国的版图,向草原大大延伸。
汉初西南夷、闽越等地,也不在版图之内。如果没有汉武帝,包括福建、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很多省份,都将游离在外。
看一下地图,如果没有上述土地,中华版图还有多大?这都是汉武帝的功劳!
独尊儒术,注入了思想文化基因
这个历史使命就是由汉武帝完成的!他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让中国的帝制结构,找到了统治思想。中国两千多的封建帝制,就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
我们知道,中国自汉朝开始,逐步摆脱了宗室共治的结构,更加公平的士族文化走向前台,并伴随两千年帝制。这个先进的结构,就是来自于儒家文化的发展壮大。
奠定这个基础的,就是汉武帝!
政治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
一个中央集权的模式,对帝国的强大,乃至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汉初的分封制,以及中央政治结构,明显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皇权的过度分散。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有效地削弱了诸侯国地方势力,遏制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统一思想,在治理国家方面形成了合力,确保了西汉的强大。这里要讲的是有的现在人用现在人的思想甚至是西方人的思维来看待汉武帝的这一做法,认为他不民主和残暴独裁,这是不对。
比如,推恩令让宗室诸侯王彻底丧失了对皇权的威胁,同时设立刺史,让秦帝国的郡县制得到有效落实。内朝官制补充了三公九卿制的弊端,让皇权与相权有一个相互制衡的体制性保障。后来的三省六部的结构模式,其实就是内朝官制的继承和发展。
当然,会有人说,这种结构后来也导致了皇权的独裁。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一项制度的好坏要看是否适宜,明清的皇权独裁是事实,但是对西汉来说,皇权不是独裁的问题,而是如何走向独立的问题。中央政府不是权力过大的问题,而是必须强化,走向大一统的问题。
所以,汉武帝政治改革,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举措,也奠定了后世的帝制治理结构!
经济改革,留下了宝贵经验
除此而外,汉武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盐铁专卖、货币改革、打击豪强垄断、开辟丝绸之路等等。
因为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实力达到鼎盛,对外开疆扩土,大败匈奴,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盐铁专卖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帝国通过对盐、铁、茶等资源,和影响国民经济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国家管制,既有效打击了不法商人,又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这个措施被后来的列代王朝所通用,只是在局部项目和范围上有所调整。
二是为加强对地方王国和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吏。三是为选拔人才开创了察举制。四是为削弱地方王国势力,颁行推恩令。五是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收回运输、煮盐、炼铁、贸易和铸币权。六是为统一全国思想,罢黜。
汉武帝先后进了六次货币改革,有效打击了财富过度向大富商集中的趋势,同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因私铸钱币,造成的经济混乱,也为中央政府解决了收支平衡问题。
豪强问题一直是两汉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它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汉武帝对豪强势力,一直采取高压势态,除了严厉的法律制裁外,他实行陵邑制,大量迁徙豪强。既解决了豪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又促进了京畿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打通西域后,汉武帝在西域设立校尉,开展屯田制,并多次派出使者,通过西域联通了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之路。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这些经济改革和探索,不光对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了中国几千的历史。
除了上述贡献外,汉武帝其实还有很多重要的举措,比如设立太学,为中国的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改革历法,创立了年号,成为后世的“标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