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的典范,善于隐藏智慧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善于隐藏智慧往往是智者的第一选择,才能出众,四处张扬之人并不是真的智慧之人,有智慧的人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住了进退之道。
张良一家世代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国以后,张良变卖全部家产进行反对秦朝的活动,在秦始皇东训时够曾经收买刺客,在(今天河南郑州市的东北)刺杀秦始皇,因情报失误,造成刺杀失败,秦始皇逃过一劫。从此张良便更名改姓,藏在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来逃避秦始皇对他的追捕。陈胜起义后,他便在下邳集合了一百多人,响应起义。
张良
张良在下邳藏匿的时候,曾经拜黄石公为老师,向他学习《太公兵法》。张良带领自己的起义队伍,去留县参加秦嘉的起义队伍,在路上正好碰到了也要去找秦嘉的刘邦。刘邦欢迎张良加入他的起义军,并任命张良为厩将。
汉高祖刘邦
张良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西汉六年(公元前 201年),刘邦大封功臣时称他“运筹帷幄之中,次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他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候。
张良敛笑正容,道:“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做了帝王的辅佐,贵为留侯,我还有什么遗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遨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忍不住问张良说:“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张良随口一叹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对外人从不袒露心声,好友探望他,他从不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相商,他枯坐良久,最后只轻声说:“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议呢?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恨我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了。”群臣苦劝,张良只是婉拒。群臣悻悻而去,张良的心腹对张良说:“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下大事,大人怎忍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
吕后派吕泽去强求张良,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待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大惊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已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