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意思是指秦始皇的相貎特征为:鼻子是鼻梁塌陷马鞍鼻,眼睛是眼球外突的细长眼,胸部尤如鸷鸟一样突出,说话的声音低沉有力而嘶哑像豺狼。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进一步解释为:“挚鸟膺,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即现代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症的一种特征;蜂准应该是马鞍鼻;豺声表明有气管炎。”
难道秦始皇真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五官发育不全,形象十分磕碜的形象吗?这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
但是,在西汉《礼纬》《纬书》和北宋《太平御览》中对秦始皇的形象却是另一番描述,秦始皇是“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据《秦史稿》记载,秦制一尺合今23.1厘米,秦始皇身高八尺六寸,合今1.98米;胸围七尺,合今1.62米)。也就是说秦始皇是一位嘴巴张开像老虎,两眉之间额头鼓,双眼炯炯放光彩,鼻梁高耸有神气,身高近二米,矫健魁梧、气势凌人的标致大汉。同时,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匕首刺杀秦王的过程也可看出,当时秦始皇急得拔不出自己背后的长剑,这把剑有多长呢?西汉有人记录了荆轲和秦始皇剑的长度,荆轲的匕首近二尺,秦始皇的长剑为七尺,合今一米六,难怪这么长的剑秦始皇一时急得拔不出来,还绕着柱子跑了几圈。可是当他拔出剑后,几下子就将荆轲杀了。试想这一米六的长剑对身体素质差的人,恐怕跑几步就喘不过气来,如果秦始皇不是身高体壮怎能佩带又长又重的利剑。况且荆轲也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武将,但在与秦始皇一对一的搏斗中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可见秦始皇是一位威猛无比、体魄过人的皇帝。
然而在这张复原图被曝光于网络之后,网友们发现这张复原图中的秦始皇形象令人望而生畏,甚至不敢看太久。总觉得这样的秦始皇形象给人一种不敢轻易接近的印象。在画面当中,秦始皇的轮廓算是一个小长脸,鼻梁稍微塌一点,然。
就是从现代遗传学的观点来看,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作为秦国的一个王子,他的母亲一定很漂亮,不然也不会被选入皇宫,她与秦王所生下的孩子,有着高贵的家族和优良的血统,其遗传基因应该优于常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也是“赵豪家女”,天生丽质,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绝佳美女,她和异人的婚姻可称得上是“强强组合”,难道其后代能是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么?为此,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中写道:“秦始皇并不是后代所想象的那样生长着一幅严肃得可怕的面孔,如果他多少有点母亲遗传的话,他应该是位英俊而又漂亮的青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铭洽说,秦始皇今天谁也没有见过,影视作品塑造人物更要注意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其内在性格的外化。根据秦始皇的种种性格分析,我想秦始皇的相貌应该是身材瘦一点,眼睛深一点,眉毛长一点,鼻梁高一点,腮。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把秦始皇描写的那么奇丑无比呢?有学者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描述秦始皇丑陋形象,是在当时汉武帝独尊儒术,刻意贬低丑化秦始皇的情况下,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被妖魔化了。而且,司马迁为了推卸责任,在这里还耍了一点小聪明,特别写道他是根据尉缭所说而写的,并不是自己所了解的,这真乃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郭沫若先生更是根据这不可靠的记载,作了不可靠的分析。因此,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在1973年写给郭沫若《读封建论·呈郭老》的诗中就对《十批判书》提出了不同看法,写道:
第一个是秦始皇长得特别丑,在《秦始皇本纪》里面记载着秦始皇是一个鼻梁塌陷,眼球向外突出,而且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形象,但是这个说法也不一定,因为郭沫若丑化秦始皇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秦始皇来批评一些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通过现代化的“颅骨复原”技术, 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看到几千年前嬴政家族的样貌基因。儿子的长相与父亲自然是有几分相似,从而我们便可以想象出真正的秦始皇长什么样子了。在对这颗头骨进行全方位的3D扫描以及通过计算机软件。
祖龙虽死秦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粃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看来,这真应了那句老话:宁可得罪小人,不可得罪文人。
结论:
秦始皇是一个身材魁梧,发育正常,体魄过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