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嬉笑怒骂,皆是文章”,这在创造了唐朝浪漫主义巅峰的李白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其他诗人在作诗作词的时候,或者是喜或者是悲又或者是忧伤恐惧,真正将“骂”也入了诗的人很少,但是李白却有很多用于“骂人”的诗,譬如这一首《嘲鲁儒》。
从题目中可以看到这是李白为了嘲笑鲁儒而写的一首诗,所谓“鲁儒”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儒生,专门指代那一些迂腐不知变通的书生,那是李白在737年到740年左右的时候,搬家到了东鲁这个地方居住,李白写过骂鬼子的诗,结果因为“行事轻佻”而受到了某个鲁儒的嘲讽。,
于是李白写下了这首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李白骂人最狠的一首诗是《嘲鲁儒》。原文: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
头上戴着方巾,脚上穿着远游的鞋子,缓缓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还没有走过来便已经带起了漫天的尘土,秦朝丞相李斯早就看不起你们这些儒生,你们完全不懂变懂,与我完全是两类人,根本就不可能建功立业,你们还是回到家中种地要好一些。
李白写的一首骂人的诗如下:李白《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
首先从他们的日常习惯入手,熟读儒家经典,但是遇到事情却不知处理的无能,其次从他们的动作神态入手,更是直接将这种傲慢无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最能骂人的一首诗是《嘲鲁儒》李白所嘲讽的儒生便是鲁学儒生,开元末年,李白来到鲁地,见识并结交了许多儒生,李白有才学,可又不是一个书呆子,没有满口的之乎者也,生性不羁的李白,不管是文笔词句,还是生活状态。
随后又结合历史事实,告诉儒生说你们已经落伍了,是被时代淘汰的人,最后进行定论,你们这些人不可能成功还是回家吧。
虽然说是在骂人,但是却逻辑缜密,语言也极为精炼,并且还运用到了历史典故,让听到的人固然是会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无从反驳,只能自己闷头生气。
李白不愧是诗仙,哪怕是骂起人来也丝毫不露粗鄙市井之态,哪怕是在很生气的状态下依然显得很是文雅,他也因此而开创了“文骂”的这一形式,为后世骂人提供了许许多多相对优雅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