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朱元璋也曾说,刘伯温就是自己的张良。刘伯温既擅长出谋划策,有长于天文星象,可以说汇聚了张良、诸葛亮两人的才能,张良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但历史总是善于开玩笑,这么一个绝顶聪明人,结局反而最悲惨。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
三人的结局分别怎么样?
张良,汉朝开国功臣,封留侯。刘邦本让其在齐地食三万户封邑,张良拒绝,选择了和刘邦最早相见的地方——留地,食万户。刘邦政权稳固后,基本不再参与决策,信奉黄老学说,以修仙之名得以终老,成功躲过了刘邦和吕后的功臣大屠杀。
单论聪明程度,应该是张良有急智,能解围困。诸葛亮有才智才干,范增有远见和料敌先机。如果单单从你需要的聪明角度来说。诸葛亮算是最聪明,但谋士的话,张良最完美。军师的话就诸葛亮,幕僚的话范增明显更好。就像姚广孝。
留侯祠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死在北伐魏国路上的五丈原,历经刘备、刘禅两代崇信不衰。
成都武侯祠
我觉得张良聪明。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令高祖也自叹弗如。他还深得吕后的信赖,他节食后,吕后曾劝说他进食保重身体。比起韩信的被杀,萧何的被疑,左右逢源,善始善终,汉初无人能及。诸葛。
刘伯温,原名刘基,明开国勋臣,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封诚意伯,岁禄240石(上面还有国公和侯爵,李善长岁禄4000石,可见其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明朝建国后,也请辞归还故里,但因与淮西勋贵集团矛盾冲突激烈,被胡惟庸借皇帝赐药之机下毒,病重后被朱元璋特遣人员护送回家,除宋濂等寥寥几人相送外,朝中大臣无人相送,更有勋贵绕车燃放爆竹相庆,回乡后不久便去世。
影视剧照
刘伯温相较张良:信念不同,退的不彻底,得罪人太多
老子标准照
刘伯温相对诸葛亮:形势不同,兔不死,狗不烹。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戎马一生帮刘备父子三分天下,尤其是刘禅时期,独擎大厦于不倒,备受尊崇,独掌大权。蜀国偏居一隅,魏国虎视眈眈,吴国也想趁火打劫,刘氏父子自不会自断臂膀,弃用诸葛亮。朱元璋虽是贫民出生,但实为一代雄主,善于帝王之术,玩弄群臣于股掌之中。天下大定,兔死狗烹是无可避免的历史结局。疑心极大的朱元璋为搞平衡术,必将拉一派、打一派,无论是淮西集团,还是浙东集团,只是其手下的棋子。天下一统,功臣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张良和诸葛亮比起来,当然是诸葛亮才是当之无愧的智圣。张良和诸葛亮都是属于谋臣,位居君王之下,一直处于出谋划策的位置,是否采纳都是属于君王的意愿,所以其实作为谋臣来说,这个建议是否实行到位,还有一部分是底下人的。
刘伯温至于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守拙,更是智者。
张良。其实他们一个是“决胜千里之外”;一个是“了事如神”你说他们谁更聪明啊?
碧海照青天,关注社会热点,讲好政史故事,谢谢您的阅读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