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13岁继承秦国王位,亲政之后,十多年的时间,38岁剪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既有雄才大略,建立千古伟业,又焚书坑儒穷征暴敛大兴徭役,一生功过是非但凭后人评说。
站在历史的角度,秦始皇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传之万代,所以,自号为始皇帝。说功过要先有一个立足点,就是站在什么角度去评说,我们今天想站在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角度去评价秦始皇。分析秦始皇在维护自身统治的同时,所采取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哪些功与过。
一、历史功绩
1.统一六国结束诸侯混战的局面
战国后期,中原地区诸侯国有七个比较强大的存在,史称“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魏。经过秦国历代君王的发展,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坑杀40多万赵国投降的士兵,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十大历史功绩,秦王嬴政奉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全国各地人民的融合;
2、过失:秦始皇的过主要体现在暴政方面.他穷奢极侈,横征暴敛,赋税沉重;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等,百姓的徭役负担沉重;他又修筑长城,使得大量百姓因此丧命;在文化上,他焚书坑儒,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收到了沉重的打击;。
2、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管理体系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将国家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分两级管理,采用流官治理,史称郡县制。
这一套管理体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管理体系,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制度体系,符合生产和文化的发展需求。
采取的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3.书同文、车同轨,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化,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周朝的影响基本丧失,制约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这些措施,目的是为了巩固秦朝的统一和便于管理,在客观上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
4.夺取河套地区和防御匈奴
战国末年,散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古老民族匈奴,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掠夺,侵扰北方农业生产。
虽然秦始皇功劳很大,有不容忽视的功绩,也有一些饱受史学家们批评的过失:一、大规模修建宫殿和陵墓,徭役繁重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大兴土木,每灭一个国家,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统一六国后,便开始在。
5.沟通两大水系,开发越族领地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越族,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戍守,和越人杂居。
6.修建全国交通网络
在水路上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在陆路上,秦始皇统一车的轴距同时,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以咸阳为中心,构建了宽窄一致的交通网络,称之为驰道,便于物资运输、军事行动和经济文化交流。
7.开创土地私有制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在客观上有利于提高百姓劳动积极性,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主要过失
1、横征暴敛致使民力枯竭
企业回江苏大直(张家港)律师事务所,拥有专业的刑事辩护专业律师团队,多年承办各类公诉、自诉等重大案件;服务领域包括:律师会见、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二审改判、减刑假释和死刑复核等。 案件代理期间,主任律师对每个案件办案思路、证。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为了自己享受,并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没有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给老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全国出现『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他在这一方面的过失,也为大秦帝国崩塌埋下了伏笔。
2、 兵徭重役,严刑峻法
秦始皇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的兵役徭役,也将老百姓压到极点。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有奖励军功发展生产等,给老百姓上升的空间,但是法令也十分严苛。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连坐制度,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3、 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秦始皇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使经过春秋战国锤炼而成的秦制得以稳固和传承。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不仅体现了秦始皇的残暴,更是极大的摧残了中国的文化,许多有价值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是中华文化一大损失。
三、综合评价
秦始皇在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全国的统一封建管理模式,奠定了郡县行政区划,奠定了全国的交通网络,也统一了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可以说在客观上来讲居功至伟。
但是,秦始皇,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焚书坑儒,极大伤害了中国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