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廉颇蔺相如列传》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1、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2、小不忍则乱大谋3、宰相肚子里能撑船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不但楷、行造诣颇深,而且草书独树一帜。
山谷草书初学北宋周越,然最终炉火纯青、臻于化境,主要得益有三:一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二是“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赞美廉颇蔺相如的诗句,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三是“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由此可见,黄庭坚能成为上承唐代张旭、怀素,下启明朝祝允明、王铎的关键人物,绝非偶然因素,当属时物造化。点评近代草书,他认为:“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
黄庭坚草书的巨大成就,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长卷大放异彩。作为山谷51岁时的成熟代表作,此帖已走出了早期《花气诗帖》用笔生硬、少圆转的起步状态,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笔法圆劲、笔势连绵的特点。丰富多样的掠笔、带笔、蹲笔,尤其是独创的颤笔技法,让线条极富振荡感,洋溢着活跃跃的韵律之美,赋予了草书以崭新的境界。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兼及赵奔、李牧等人的合传。这里选的是原专的前一部分,集中记叙了“完璧归赵”、“&34;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军事家.蔺相如为人机智勇武,有远见,善谋断,为赵国抵御强秦、壮大国势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当地传说,蔺相如自幼习武,臂力过人.蔺相如好读书,求上进,乐于助人.他见小伙伴们因家贫无力读书。
︾
释文:
1、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如果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2、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3、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39;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其后与秦王会渑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出,望见廉颇,引车避匿。舍人相与谏,请辞。相如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与谏,请辞。相如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今之视廉将(此处大段删节原文)军,孰与秦王?顾强秦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蔺上卿,您是我敬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