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吕布堪称三国“第一猛将”。应该说,这也不完全是虚构的。
《三国志·吕布传》中说他“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时人誉为“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猛将张飞曾被吕布打得大败,丢下刘备的妻子和部下将吏家口,只身逃跑;曹操在濮阳同吕布大战,还险些被生擒。
然而,就是这样一员猛将,在史学家那里的口碑并不好。东晋徐众在《三国评》中直言:“吕布反复无义,志在逆乱。”司马光在《传家集》中也说:吕布“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败亡有证。”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更是直言,“吕布不死,天下无可定乱之机”。究其原因,就是“(吕)布之恶无他,无恒而已”。用今天的话来说,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小人。
吕布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汉灵帝死后,丁原率领军队到洛阳,同何进密谋诛杀宦官,被任命为执金吾。董卓带兵进京后图谋作乱,但忌惮丁原,便利诱吕布。吕布在利益面前,吕布善良吗,杀掉丁原,投靠董卓,得到提拔重用。
吕布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激怒了董卓凉州军团的部属。他们发兵攻打长安,吕布战败,仅率数百人杀出武关。吕布自认为杀死董卓也算是为袁家报了仇,故一开始打算去投奔袁术。不料袁术认为他反复无常,拒绝收留。吕布无奈,只得北投袁绍,并帮助袁绍击败黄巾军旧部张燕。谁知吕布居功自傲,纵容部下四处烧杀抢掠。袁绍害怕吕布终为祸患,打算除掉他。吕布发觉后,又离开袁绍,投奔了张扬。
吕布只是乱世之中的可怜之人,本来可以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被刘备一句话葬送了,其有勇无谋,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杀了丁原辅佐了董卓,除此并没有其它劣迹。吕布因英勇善战被并州刺史丁原赏识,委以重用,视为亲信,董。
后来,袁术见吕布势力日渐强大,便想为己所用。于是,向吕布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娶吕布的女儿为妻,吕布也答应了。但有人游说吕布:“今与(袁)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加之吕布想起当初袁术不肯接纳自己的事情,竟立即将女儿追了回来,还把袁术的使者押送许都、斩首示众。
曹操听后不免有些心动,便询问刘备的意见。刘备意味深长地回答:“你没见吕布是如何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曹操一听,立刻心领神会,下令将吕布处死。可笑的是,史书中留下吕布生前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指责刘备不讲信用:“大耳儿,最叵信!”
在那个国家动乱的时期哪有什么好人坏人啊,只有为了谋取自己利益和生存的人,吕布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