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其入宫封为才人。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公元655年,高宗以“阴谋下毒”的罪名,武则天连招顺序口诀,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同时贬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批老臣。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高宗死后,他接连罢黜李显、李旦的皇位,为自立为帝做好准备。
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凡能安邦定国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还发展和完善了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武则天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她规定,能使用“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对吐蕃的骚扰和入侵,武则天则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公元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之后又恢复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
有两个不那么重要的剧情线索:1、狄仁杰事先就得知有人要抢破晓之心的情报,是负责情报工作的程咬金提供的,这里后面会有呼应;2、宫本就是个憨憨,他只想与传闻天下第一的李白决斗比个高下,与剧情关系不大,这里后面也。
我认为武则天,是聪明坦荡的,她由一个人成为一哥女皇,干了那么多石破天惊的大事,主宰了46年的江山,却在自我评价上留下一张白纸,也拒绝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对她歌功颂德。“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生前事”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至于“身后评”,那是后人的事,褒贬“于我何有哉”?武则天和曹操都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如果她们在“担当生前事”时就想到后人会对自己如何评价,思前想后,诸多顾虑,就可能会束缚她们的手脚,使其不敢大刀阔斧的行事。而这对她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悲哀。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来到神都,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未准许。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计六万余人,俱上表请愿,睿宗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