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年纪轻轻参加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到“五国伐齐”率军攻取齐国阳晋,而一战成名;然后从和蔺相如的“将相和”,到帮助赵国转战四方,成为一名军事行家;再从“长平之战”的临阵换将,到“邯郸保卫战”的生死抵抗;最后从郭开的迫害,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英雄迟暮。
廉颇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非王室血统的赵国外姓武将的人生写照。廉颇的战绩不算骄人,廉颇的影响不算深远,廉颇与蔺相如议论文800,但是他却入选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
廉颇还有一个称号,叫“德圣”!廉颇被称为德圣的理由有三个:
1、贵族精神
2、负荆请罪
廉颇虽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但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行动。
我们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身为上卿的廉颇,在经历了对蔺相如短暂的抵触之后,马上意识到:如果他和蔺相如继续斗下去,不管谁赢谁输,最有利的都会是别的诸侯国。于是,他放弃个人恩怨,主动向蔺相如求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便由此而来。能把国家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此廉颇二德也。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赵王:虽胆小,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至今。
3、忠君爱国
晚年的廉颇,由于郭开的进谗,被赵悼襄王赵偃剥夺兵权。廉颇一怒之下,赶走了前来收缴兵符的乐乘,此时,廉颇有三种选择:一、反了,带领手下的将士以清君侧的名义,除掉郭开,然后掌握赵国军政大权。这是可行性非常大的一种选择,因为甚至连跟随廉颇多年的将士都认为:廉颇很冤枉!廉颇该这么干!二、投敌,带领士兵投降他国(最近的魏国),还可以出将入相。三、只身逃走,扔下手里的士卒,只身逃亡。结果廉颇选择了对他自己来说的最下策,就是第三种选择,这也使得赵国躲过了一次兵祸。此为廉颇三德也。
蔺相如:冷静,机智灵活,心思缜密不畏强权,豁达能容物,从他直面反驳秦王就能看出他冷静的分析判断力,从他不计较廉颇的小气和计较就能看出他的豁达。廉颇:他首先是一个爱国的人,有才能的人,他打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廉颇逃亡魏国和楚国后,一心还想回国效力,结果又被郭开阻扰,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
廉颇清白的一生就到此截止了,正如他清白的来,而他的“德”胜却成了贵族精神永恒的经典!
廉颇性格直爽,知错就改,光明磊落,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着重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廉颇简介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