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后,向汉王刘邦要了个齐王当,风光无限。不少人都劝说韩信希望他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如果韩信抛弃刘邦占地为王,三国鼎立的局面真能提前出现吗?
项羽说客的说法成立吗?
项羽派一个叫武涉的人游说韩信,武涉说得很直接:"刘邦就是个无赖,不讲信义,他不杀你,是因为项羽存在,刘邦要利用你啊。其实你才是楚汉争霸的最重要棋子,你支持谁,谁就会胜利。楚王希望你与他联合,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这个话说得有点忽悠,既然韩信和谁联合谁胜利,那么与楚王联合后的结果肯定会灭掉汉王,怎么会出现三分天下呢?之后必然是两虎相斗。
如果韩信选择举兵自立一统天下可能性很大。不过,对于韩信而言,命运无疑是对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韩信一生的悲剧。在韩信占领齐国逼封齐王之后,韩信如果自立,脱离汉王的领导,坐观刘邦和项羽大战对峙。
韩信不傻,回绝了项羽的邀请。
蒯通也劝韩信自立为王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说话比武涉艺术多了,他先用看相为噱头,给韩信一个悬念:"我看你的面相,也就能当个侯;不过从背面后,你贵不可言。"韩信听不明白,蒯通切入正题,项羽重用韩信会赢吗,把韩信说得高大上:"项羽和刘邦争天下,却让天下的百姓肝脑涂地,尸骨遗弃在荒郊野,数不胜数。谁能解救百姓的救世主呢,就是齐王您了。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谁谁胜。我建议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可以互相牵制,没有谁敢轻举妄动。"
三方的实力如何?
当时,楚汉争霸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看看各方势力的强弱。
刘邦更惨,节节败退,在巩县、洛阳一带凭借着地势险要的优势抗拒楚军,每天都会和项羽几次交锋,胜少败多,好几次差点要了刘邦的小命。被困荥阳,凭借几千女兵当炮灰吸引楚军,刘邦才逃出城外,在成皋被暗箭射中前胸,只好逃到宛县、叶县交界的地方喘口气,将士的锐气大大挫伤。
但韩信如果自立门户,最多也只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一统天下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历史上楚汉的成败可以看出,刘邦之所以得天下,手下除了韩信、樊哙这样的优秀将领,还有萧何、张良这样的顶尖谋士。项羽本人虽然作战勇猛,但手下最。
韩信,如鱼得水。当年项羽没把他当回事,没想到韩信是个打仗的奇才,一连打了几个胜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攻城掠地,还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功高盖主,刘邦很不情愿地封他为齐王。他手里有众多的人马装备,粮草充足,身边有燕国、赵国两个小弟帮衬,实力应该是最强。
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换做韩信手握重兵之时,韩信自立完全可以三分天下,但是必不长久,也不能一统江山。韩信只能说是帅才,是兵仙,但对于笼络人心却无法与刘邦相比,手握兵马大权之时,倘若韩信拥兵自重,手下军士可以说能叛逃多数,以韩信的能。
项羽穷兵黩武,自己把自己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大后方楚国还算稳定,起码有个国,如果见好就收,回楚国当个楚王,还是不错的选择,可他偏偏眼里不揉沙子。
而刘邦被打成残废的人,要地盘没地盘,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像只丧家之犬,但手下有张良、萧和、樊哙等铁粉。他倒是巴不得能停战,当汉王休养生息,到时候落水狗可以变成龙。可项羽不想给他机会。
韩信属于新贵,攻下了几座城池,但人心未稳,地盘不大,貌似稳定,其实从威信上看,韩信人气最低,手下没有什么拥趸,自己没有培养得力干将,就像张耳、剻通之类的,都是些既得利益者,燕国是被欺压者,属于骑墙派,很容易叛变,综合实力不强。另外司马光给韩信下了个定义,叫"市井之志",就是格局小,没有大胸怀,立一点功就要好处,打下几座城池就想当王,他就是一个将才,不是当王的料。
三足鼎立,其实是个很虚伪的词,大家起兵相争,就是为了争霸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按剻通说法,让韩信在中间制衡,达到三家互不相争的局面。但是从脾气上看,项羽残暴,不达目的决不罢手;刘邦流氓成性,不择手段,只要不把这只落水狗打死 ,他一定会出来咬人,韩信不温不火的脾气,怎么和他们斗,根本无法说服他俩和平相处。
因此三国鼎足而立是个童话,打趴下对手才会是最终的结局。当然等待韩信的,不管是项羽,还是刘邦,只会是狡兔死,良狗烹。
可以,刘备只有关张。关张二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成长,后期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军事统帅。可是终究谋略不足,关羽被人暗算,丢了荆州。导致满盘皆输。假如是韩信在荆州,只有他算计别人,怎么可能被别人暗算。假如韩信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