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打仗,战争是下策,经济是中策,攻心是上策,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攻心则是从文化上改造你,从文明上消解你。
而文化入侵的第一步,是让敌方误认为你是自己人。
这篇文章逻辑可能会有点绕。耐心看下去,一定会让你想明白更多事。
底层逻辑,永远是通用的。
01乱入的《秦本纪》
在《史记》中,司马迁依次著有《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
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没错,《秦本纪》乱入了。秦之前的四个本纪都是正儿八经的王朝,秦之后的正儿八经的皇帝(或者素王)。《秦本纪》不是没有安放之所的,《史记·卷三十八》之后就是各世家,宋世家、晋世家、楚世家等一系列诸侯国都在这里。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把尚未诸侯国的秦国历史,提升到“本纪”的高度?
不妨用3分钟想一下。
·
·
·
·
·
·
·
·
3分钟到,现在来揭晓谜底。
谜底其实很简单,无论他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底层逻辑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秦的发家史是秦能够一举打败其他诸侯国、终登王位的重要原因。(对聪明人来说,有一点故弄玄虚了,哈哈)
那么,秦国始祖到底攒了什么老本,能让秦国在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天下霸主?
02花木兰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搁置一边,我们先回过头来,看一下《花木兰》这部电影。
首先
先说结论,对于我们来说,《花木兰》是一次强势的美国文化输入,而非文化输出。并且,好莱坞拍《花木兰》,不是祖国强大的象征,更像是借鸡下蛋,恶心。
有人问了,美国人都开始拍中国故事了,这难道不是说明我们的祖国富强了吗?难道不是我们在输出文化给美国吗?
祖国富强一定没错,毕竟借鸡下蛋都知道要找只屁股大的鸡。但是文化输出,可不一定。
且不说电影的核心究竟是中国的仁义忠孝还是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也不说被魔改的中国文化(这些明眼人、有一定文化常识的人都有结论)。我只问你,英雄杀天狼院长毁了游戏,如果你不是中国人,而是Canada人,或者随便一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你提起花木兰,第一印象,是中国文化,还是好莱坞大片?
或许不用30年。将影片放给10年后的歪果小孩,你猜他们会觉得《花木兰》,是中国故事,还是美国故事,还是美国编的中国故事?
别提歪果仁了。就算是咱们粉丝洗地的时候,说的也是“神仙姐姐进军好莱坞”、“神仙姐姐资源逆天”、“神仙姐姐85花最佳”。
而不是“中国演员刘亦菲演绎中国文化”、“刘亦菲为国争光”。(这里也先不提姐姐的国籍了,毕竟提了以后,水容易浑。
所以,《花木兰》,到底花落谁家了?
有马吧。花木兰能撑到最后和主公单p一定是有装备的花木兰。他装了防御马,你又没有进攻马。估计那局你悲催了,有装备的花木兰爆发相当吓人!瞬间就能搞到上十张手牌,探你的装备当无中用。话说我在5人场主公玩花就。
到底是谁在得利?
而且,我们的故事影响了好莱坞的叙事,这是不是也算是潜移默化的文化输出呢?
OK,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讲《秦本纪》的原因。这件事想要说清楚,还得请出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03披着羊皮的狼
注意,虽然是秦统一了六国,虽然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是秦始皇祖上,是非我族类的。《公羊传》中,甚至以“蛮夷”称之。
记住这个大前提。再来看《秦本纪》,就是一场大型的文化入侵、借鸡下蛋。
一般认为,秦风逐渐形成于秦缪公 (前659年―前621年) 之世至孝公之世 (前361年—前338年在位) 。太史公同样认为,秦缪公是秦国由弱至强的转折点。不用举太多例子,从《秦本纪》的描写篇幅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秦缪公究竟做了什么呢?
《秦本纪》记载的第一件事,是赎百里奚。
我们对这一事件最深的印象是教科书里的那句“百里奚举于市”。由于这是孟子说的,我们很容易将这一事件与儒家的“礼贤下士”等等结合在一起。但在《秦本纪》中,秦缪公赎百里奚,和仁义礼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因为百里奚好用,能强国。和今天企业用人一样,个人品德不重要,出轨不重要,能创造利润最重要。当然,如果出轨引起舆论反噬最终影响利润,那就另当别论了。
有意思的是第二件事。此时隔壁晋国正在处于“骊姬之乱”,公子夷吾请求秦缪公的庇护,并以晋之河西八城作为交换。夷吾得势后,却派丕郑来和秦国撕毁契约。
在派丕郑出使秦国之前,夷吾已经杀了权臣里克。丕郑自己也是权臣,而且当面与秦毁约这件事一听就有很大风险,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建议缪公再立重耳(即晋文公)。
丕郑的阴谋被晋国的另外两个大臣发现了,这两个大臣建议夷吾杀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跑到秦国,学他老爹的那一套,对秦穆公说:
“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
秦缪公一听,立刻破口大骂:
“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
这句记载不好理解,但就是这一句话,秦缪公捞到了三层好处:
第一,丕豹这人墙头草,不忠,我也很鄙视他。
第二,夷吾能杀丕豹这种墙头草,说明他慧眼识人,可见其政治清明安稳。子帅以正,孰能不正?
木兰上烽火太过强力且变身可能引发一系列的BUG
第三,只有在百姓服从管理的情况下,君主才能腾出手来整治臣下。可见百姓其实是服从夷吾的。
你看看,是不是有儒家内味儿了?
最妙的一笔写在最后。太史公书曰:
“不听,而阴用豹。”
英雄杀世界模式怎么进不去是因为还没有加载好,耐心等待些许就好了。2、英雄杀怎么玩:首先,要了解英雄人物的技能,这个是英雄杀这个游戏的基础,盲目地玩,是不可能胜利的。英雄人物的技能一定要搞清楚,要研究透彻。这些世。
明面上我要向中原的意识形态靠拢,告诉中原人我是你自己人,仁义之君。暗地里,该怎么打怎么打,有利不图是傻子。
总结一下,第一件事,写秦缪公这人的本质——唯利是图。第二件事,写秦缪公的战术——披着中原的外衣,打中原的人。
再来看第三件事,更有意思。
秦缪公十四年,秦国吃不饱饭了,于是向隔壁晋国求救。夷吾一看这好机会啊,趁你病要你命啊!于是发兵就打。
打着打着,晋越打越上头,秦越打越不行,夷吾率人包围了秦缪公,眼看就能生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有300个人冲了出来,把秦穆公抢出来,顺便反擒了夷吾。
这300人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秦缪公曾经丢了一匹心爱的马,找来找去发现是被这300个人吃了。本来要办了他们,但是缪公说,“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并且缪公还听说,吃马肉不喝酒容易生病(有点类似于小时候吃螃蟹,爸妈会让我喝点白酒,说杀菌),于是又赐了他们美酒。这300个人发誓效忠缪公。
你看,是不是又有你们儒家君子内味儿了?
“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
于是放了夷吾,还送他一堆吃吃喝喝,给足面子。
听到这儿,是不是更有内味儿了?如此有文武周公之遗风,他不得中原,谁得中原!
OK,那我们来看看结局:
“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yǔ]为质于秦。”
放,就是心里膈应一下,没损失,有美名;不放,赔了夫人又折兵。更何况,和夷吾私底下谈谈条件,你说夷吾,是听,还是不听?
什么?你说和夷吾没谈条件,夷吾是被感化的?感化以后送河西八城不就完事了,送太子来干嘛?太子诶,继承人诶,脑子有泡啊?
来,再跟着我复习一下重点:
披着中原的皮,抢中原的地。
并且,秦缪公把宗室女嫁给了这位太子。要是缪公算无遗策,恐怕晋国从这一代起就要改姓秦了。可惜太子也不是个傻的,不听他洗脑,得了个机会就溜了。
余不一一。秦缪公在位干了不少事,成功地把秦从一个边陲炮灰搬上了历史舞台。要之,则曰:
“披你皮,要你命!”
因为花木兰玩的爽、特别是跟木匠一起、我就喜欢玩花木兰、但防守太差、很容易挂、本人建议场上其它人物有三血的可以选木兰、如果场上全是四血、那就不要选、因为活不过两轮
04说回花木兰
为了验收成果,我们来复习一下秦缪公的事迹。
文化是谁的?
中原的!
用来打谁?
打中原!
明白了吗?
余不一一,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