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东经济增长是3.6%,进出口总额增长17%,“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一系列关键数据,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升,勾勒出山东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一体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三件大事的坚实支撑。这是衡量山东发展的“三把尺子”,为衡量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提供了重要标准,为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疫情防控的时效和实效,是衡量发展稳定性的一把尺子。坚决抓好疫情防控,才能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正常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环境。
抓防疫就是抓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王者荣耀省标大图,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山东经济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东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能稳定向好。
答案何在?离不开一个“快”字。快字当头、以快治快,包括快速筛查能力、快速处理能力,抓好“4个源头”,用好“3个探头”。上半年,省内几个城市先后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山东坚持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
针对疫情,织起严密的日常防控网,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这得益于“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的基本方法。今年以来,山东及时有效控制住省内140余条疫情传播链。
被动技能-兼爱非攻 墨子连续第四下普通攻击会从手中喷射出一发能量冲击击退敌人!帅气的特效让你推妹更加自信~一技能-和平漫步 墨子向前冲锋并用双臂上的能量体切割对手!使用技能后增加的护盾同样很帅哟~二技能-机关重炮 二营。
与疫情赛跑,与病毒竞速,就是要为安全稳定发展创造时间和空间。面对愈发狡猾的病毒,未来的防控压力不会小只会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谋发展,反应必须更快,措施必须更严,工作必须更实,容不得半点懈怠,容不得半点闪失。
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是衡量发展成效的一把尺子。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才能为抗疫情、保民生、促发展夯牢根基、注入动力。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果,看似是一件“鱼与熊掌,焉能兼得”的难题,实际上考验的是“一手撑伞,一手干活”的智慧和能力。
针对疫情影响产能利用效率,山东指导工业企业实施“封楼不停产”,采取员工闭环管理,“上班不离人,下班不离厂”。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山东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实行“点对点”跟踪服务,上半年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958亿元。
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山东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多项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客观地讲,3.6%的增速距离全年5.5%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作为经济大省,今年中央赋予山东“勇挑大梁”的重任,下半年山东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多,肩负的任务只会更重,时间刻度里充满着紧迫感。
越是“较劲”之时,越是考验战略定力,越要实现高效统筹。既坚决守住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又抓好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等各项工作部署,该出政策的时候出政策,该上项目的时候上项目,强化要素驱动,全面畅通经济循环,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图为烟台万华园区
发展安全,是标注发展底线的一把尺子。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踏上新征程,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叠加,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面对潜在的风险挑战,无动于衷就等于束手就擒,未雨绸缪才能打开新天地。
今年开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山东提出“十大创新”,其中一条就是加强风险防控创新,切实守好“一排底线”,抓紧抓实抓到位,确保不出问题。
比如,为了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山东在盐碱地上培育良种,在全国率先创建“吨半粮”示范区,今年全省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528.32亿斤。
再比如,为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山东深入梳理“N张清单”,确定“链主”企业112家、“卡位入链”配套企业709家,努力构建各类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统筹发展与安全,本质上是一种底线思维。把安全网络编织得更密一分、更牢一分,兜底能力就会更强一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基础就会更坚实一分。只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一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转,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统筹方法谋全局。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和安全发展的要求是一个整体,三者互为前提、互为支撑,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当在讲一个方面要如何、应如何的时候,要在另外的背景上考虑能不能、行不行,考虑如何相互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三把尺子量发展,是一起量、同时量、相互量的。看问题、抓落实、做评估,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搞好综合平衡,就一定会克服困难,继续保持好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一定会迈出更大步伐。
望岳谈丨逐梦田园,大河“新区”正势起
黄河岸边起新城。
8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当“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理念与备受关注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相关联,只阅字面,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什么是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顾名思义,城与乡的结合体。而“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则赋予了现代城市建设更丰富的内涵、更深远的意义。
翻阅起步区的发展蓝图,“1+4+16+N”规划体系清晰可见,村在城中、城在田间、城乡融合,“未来眼光、国际标准、黄河特色”尽显。
跨过黄河北,济南要建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一城五团十六区,九镇百村嵌田园。
行走在79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清洁能源为它带来绿色动力,现代绿色智慧城区规划正让田园式生活变为现实,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黄河之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便是我们要找寻的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绝非只是理想,但也绝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以先进理念为统领,谋势、起势、乘势,一张蓝图干到底。
谋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起步区,虽名有“济南”,但不仅仅是济南的,也是山东的,更是整个黄河流域的。
大战略带来大机遇、大机遇促进大发展。纵观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造就了一批引领发展的核心城市。
像雄安新区,曾经GDP仅占河北省的0.6%,如今随着“千年大计”的实施,即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新的经济增长极。还有像深圳、上海浦东,从一个“小渔村”一跃发展成“大都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济南起步区规划令人期待
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而生的济南起步区,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唯一支持建设的实体性新区,自去年4月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起,便正式肩负起国家使命,承载起历史担当。
济南起步区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来看,推动起步区建设,将在推动沿黄地区生态保护、黄河长久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来看,加快起步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新机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引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省会强,山东才能强。起步区是济南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支撑。起步区建设,为济南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国家战略强势赋能。只要全面做好国家战略的承接落地,吸引全国、全流域最丰富的资源、最高端的产业、最顶尖的人才,起步区一定能够成为镶嵌在黄河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起势
大战略要有大手笔。
顶层设计、顶格推进,起步区建设全面起势。
如果选一种颜色定义“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那一定是绿色。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城市框架渐具雏形
秉承了济南“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风貌,起步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丰富,“鹊华烟雨”“黄河第九湾”等景观独具魅力,域内40多公里的黄河奔流不息,小清河、徒骇河、龙湖等河流湿地蜿蜒交错、碧波荡漾,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平地立城、白纸作画。正是这种不同于成熟城区的“原生态”本底,才更有利于先进理念落地实施,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城市精品。
统筹推进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污染治理,恢复河道两岸湿地生态环境,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强化水系廊道联通,做好节水示范工作……起步区强力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如同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追求的是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城市社区。抬眼望去,视线不再被高楼大厦阻挡,而是蓝天绿树交相辉映。
为此,起步区设置了不低于70%的蓝绿空间,强化45米建设高度约束,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打造每一栋建筑。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起步区城市热岛效应将有望控制在0.5°C以内,远低于一般城区3-4°C的标准。
绿色,不仅是自然之色,也是产业之色。
起步区确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 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 “3+1”产业发展方向。这些产业,都代表了经济发展最前沿、最先进、最活跃的领域,也是最节能、最环保、最生态的产业,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未来的起步区,一定会是济南、山东乃至黄河流域最现代、最智慧、最宜居的城市。
乘势
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是活力之城、创新之城。
新旧动能转换是起步区最鲜明的主题。起步区加快乘势而上,乘的就是动能转换之势。
《黄河规划纲要》将“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放在了“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章节;《建设实施方案》也把“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摆在“五个着力”的首要位置突出强调,要求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更加凸显了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对起步区的重要意义。
7月21日,济南起步区最大互通立交桥全面完工
墨子是2000分上榜。墨子是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中的法师战士型英雄角色,作为一名战士型英雄,墨子的攻击能力非常高,技能效果也不错,它的控制能力非常强,还有着突进能力,可以为友方提供很好的输出环境。同时如果选择法术出装,墨子。
这两年,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落地起步区,各产业园区逐步投入运营。特别是比亚迪、国电投等龙头企业落地建设,实现了主导产业从“0”到“1”的关键突破。
拿比亚迪项目来说,起步区成立专门工作专班靠上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速,今年就能实现整车下线,明年将达到年产30万辆规模,上下游配套产业主动集聚的磁吸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围绕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济南起步区将打造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构建全国最大的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地、动能转换展示区的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没有经验可循,必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探索。改革,也是起步区建设所乘之势。
从国家到省市,都将起步区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赋予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支持复制“四区”经验政策、优先布局改革试点项目、鼓励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总之一句话,起步区应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
黄河滔滔,滋润着济南起步区,更滋养着亿万齐鲁儿女。建好起步区,是山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生动注脚。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2021年8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起步区进入实质性运转。
1年后,再看这座大河“新区”,一路走来的每一步,蓄积着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大河之畔,一座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正在崛起。
望岳谈|山东外贸增长“流量”背后的大通道,有何不一样
8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就构筑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作了介绍。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而对于地处东部沿海,身为“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节点的山东来说,高效贸易通道很重要。
这条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从东西两个方向来看。
首先,向东看。山东濒临日韩,是中国与日韩贸易的“排头兵”,与韩国最短航距不足200海里,所以山东就从密切与日韩贸易处着手,推进与日韩重要港口间自由通航,打造了一条拥有“海运价格、空运速度”独特优势的中韩“海上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公路”有多快?
举个例子:通过与韩国主要港口的“多港联动”,现在威海与韩国的仁川港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8小时的经济圈”,在威海生产的韩国汽车线束产品,在当天下午下了生产线就可以“搭乘”傍晚从威海发船的货轮发往韩国仁川,而整个航运过程不会超过8小时。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王者荣耀这款手游中的墨子是2017年3月20日推出的一个原创英雄,其颜色笼统来说算是青色吧。
这样高效的贸易通道,无疑会对与韩国间的贸易产生莫大的助益。所以,山东与韩国贸易额从2012年的约1780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约2700亿元,贸易增长近千亿。
然后,向西看。面对广袤的欧亚大陆,山东在2018年整合全省欧亚班列资源,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欧亚班列统一运营平台,推动“齐鲁号”欧亚班列三年来的开行量分别突破1000列、1500列和1800列大关,取得累计开行超5500列的“好成绩”,稳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齐鲁号”国际运营线路已达52条,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成功构筑起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这几年,伴随着一列列“齐鲁号”欧亚班列的发出,寿光的蔬菜、海信的电器、潍柴的机械等众多“山东好品”走向了欧亚各国。同时,德国的啤酒、俄罗斯的面粉、大豆等“舶来品”,也因“齐鲁号”走进了山东老百姓的生活。
山东的国际大通道为什么如此“出圈”呢?
以水运为例,山东拥有3300公里漫长海岸线,港口众多,但曾因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在从大做强的转折点处止步不前。2019年,山东七港口完成整合,各港口定位功能得到明确,突破原先属地限制,实现优势互补,互为支撑,港口群优势逐步显现。
其次,山东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引领高水平开放。当前,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一系列国家级高水平开放平台在山东汇聚,利用好这些平台,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打通贸易堵点,更有助于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以山东自贸试验区为例,作为当前山东落地的开放水平最高的开放平台,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所在的济南、青岛、烟台三市也是山东进行对外贸易的核心城市,这就为山东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打通贸易领域的堵点提供了契机。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国服标志图片:相关介绍:《王者荣耀》开发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王者荣耀中的玩法以竞技对战为主,玩家之间进行1V1、3V3、5V5等多种方式的PVP对战,还可。
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来,山东利用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共形成189项创新成果,其中4项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17项首创性探索获国家部委认可,8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2021年,区内实现进出口3843.3亿元,同比增长39.4%,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9.9个百分点,在占全省万分之7.6的土地上,创造了全省13.1%的进出口额,带动全省对外贸易效果显著。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通”,在描述山东贸易特点时,大家常常会引用这句话。过去十年,山东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这一贸易特点,将自己打造成了“双循环”内外衔接的重要枢纽。
随着RCEP的生效,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凸显,山东高端制造竞争力越来越强,山东外贸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这对贸易通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贸易通道建设,当久久为功。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面向未来,提速大通道,山东对外开放将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