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男儿三艺是指搏克、骑马和射箭。搏克即蒙古式摔跤,这是磨砺蒙古男儿力量、技巧和耐力的项目。蒙古族谚语有哭着哭着成人,摔着摔着成跤手的说法。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成吉思汗为何那么强大,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军事实践中,人与马形成了特殊的默契。蒙古族儿童三岁就开启了马背生涯,满七岁就可以参加赛马比赛了。要知道,这样比赛是鞴骑,也就是不用马鞍的,可见蒙古族骑手打小就已个个骑术了得。射箭是蒙古族男孩打小就喜欢集体玩的游戏,很多人成年后都具有百步穿杨的真功夫。在俄罗斯乌尔墨儿河附近曾发现过一块石碑,现存于圣彼得堡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这块石碑记录了成吉思汗的侄子也松哥于公元1225年用弓箭在500多米开外准确命中目标的史实,这虽是个例,亦可从侧面反映出蒙古族汉子射术之精。
蒙古族男儿三艺既是他们少时就开始习练的生活娱乐技艺,其实也是他们上阵搏杀的武艺。这些活动可以锻炼胆识、增强体质、提高技能,所以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军无论是单兵素质和整体战力都高于对手。在冷兵器时代,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帝国铁骑基本是所向披靡的,靠自己的勇武打下了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的对手们其实也不完全是羸弱不堪的,无论是西夏、金、南宋还是西征时对阵的花剌子模等国,军队数量都远大于蒙古帝国,而且也都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核心战斗力方面也各有其特点,之所以打不过蒙古军,主要原因还在于蒙古族是个尚武的民族,平时为民,通过男儿三艺习得了较强的综合战力;战时出征,用自己能力奋勇争战。
二,成吉思汗的军队几乎都是骑兵,非常勇猛。草原上的人们,一生下来就会骑马,擅长马术,他们可以在马上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成吉思汗的军队几乎都是骑兵,骑兵的速度很快,机动性非常的强,支援速度也很快。他们骑在马上,可。
综合看,成吉思汗大军的所向披靡一是寒外苦寒之地艰苦的生长环境让蒙古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对成吉思汗的忠诚和崇拜让他们有不畏死的精神,两军相逢勇者胜,精神上蒙古军更胜一筹。二是自小习练射箭、骑马、摔跤男儿三艺让他们有胆有识、有所倚仗。其中弓箭是冷兵器时代远程打击的有效手段,杀敌于于未触。长期锻炼让蒙古兵士个人体能和力量方面更具优势,除了弓箭,还辅以一种带弧弯的马刀,能让对手一刀丧失战力。此外,精湛的骑术让蒙古军能够快速反应,与骑兵对手交锋更是占尽优势。再加上蒙古马耐寒耐劳能力极好,野战能力强,所以在与各路对手交锋时都保持很好的胜率。另外,长期的游牧生活让蒙古汉子们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通过劫掠和打猎就地快速取食,一只羊能开始杀到入口食用只需半个小时。肉食又能快速补充体力,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具有后勤保障上的优势。如今内蒙古地区男儿三艺仍有传承,但普及面和影响力都已经很小了,只是在那达幕大会上作为表演项目。
成吉思汗能够平定蒙古部落的内战,在野狐岭之战击败金国主力,灭花剌子模,灭西夏。成吉思汗最牛的一战就是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以10万大军击败金国45万大军。但当时金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腐化,45万大军的战斗力还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