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称赞姜子牙的诗句,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1、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出自《六韬·武韬·发启第十三》。【译文】圣人将要有所动作时,必定先有愚钝的表情。
2、凡兵之道,莫过乎一。
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六韬·守土》。 2.封神英雄榜姜子牙的诗句 1、微妙之音,皆在外候。 2、举而不用,是有求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3、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4、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
出自《六韬·文韬·兵道第十二》。【译文】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了。
逮明有太祖,伯温是子房。诸子帝王师,太公为滥觞。敕令封神事,榜上名俱扬。众仙无缺漏,己名竟独忘。嗟哉躬自谦,牌位上屋梁。诸行无禁忌,太公在此方。千载享奉祀,万古名流芳。至今过阊阖,炉内袅余香。
3、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
出自《六韬·文韬·文师第一》。【译文】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4、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出自《六韬·龙韬·立将第二十一》。【译文】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
5、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出自《六韬·文韬·文师第一》。【译文】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
6、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
7、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8、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出自《六韬·文韬·文师第一》。【译文】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7. 姜太公钓王侯将相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 太公钓王侯将相(姜太公搜罗人才)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
9、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
出自《六韬·武韬·发启第十三》【译文】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
1、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出自《六韬·武韬·发启第十三》。【译文】圣人将要有所动作时,必定先有愚钝的表情。 2、凡兵之道,莫过乎一。 出自《六韬·文韬·兵道第十二》。【译文】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
10、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道之所在,天下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