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写《项羽本纪》时,有些夸张,这句话放前面。即,以下一切的前提是,太史公所写皆为真。
项羽力能扛鼎,这是力气。
起兵时,项羽杀会稽郡守殷通,又亲手斩杀近百人。“我要砍一百个。”这是武力高。
项羽是千古第一猛将吗,跟随叔叔项梁四处征战,所向无敌。在东阿濮阳一带遭遇章邯。章邯此前从破周章开始所向无敌,纵横关东,此战却败了。
后来项羽不在,章邯突袭定陶,斩项梁。
巨鹿之围。章邯军二十万,王离军二十万。项羽军五万。这是项羽首次领军打大型战役。著名的“破釜沉舟”。九战九胜,破秦军。王离涉间苏角全溃,李良战死。
从此项羽被尊为诸侯联军统帅,时年二十五岁。
分封天下后,齐国田荣那边不服,项羽东进。刘邦西边出关,联五国诸侯,号称五十六万人攻楚国,占彭城。
项羽三万军南下,奇袭彭城,一路追杀,汉军歼灭十余万,淹死十余万。退守京索一带。
刘邦当时跟张良商量,关东之地不要了,都他妈分封掉,怎么办?
千古第一猛将是项羽。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名将多如牛毛,可项羽在人们心中永远是千古第一猛将。他是勇武绝伦的君王,在战场上仅仅张开大眼睛一瞪,敌将就被吓得胆战心惊,逃回营中,不敢出战。天生的王霸之气,他能指挥军队。
张良让他善用三杰:韩信、英布、彭越。
此后,汉的策略是:
彭越在东线项羽背后骚扰,英布在东南淮南一线折腾。
韩信渡黄河破魏,然后背水一战破赵,再破燕代,然后取齐,杀龙且,那是北线。
中华历史上项羽是一位亲自挂帅并且以本人为主打下江山的一位国君,而其他帝王则是凭借手下的将军打下的天下,就算我国的其他有名的将军不论他们怎么勇武也没能亲自打下江山。所以项羽是第一猛将,天下第一。
刘邦自己在京索宛叶一带死撑。
中间刘邦被打溃了许多次,用了诸如让纪信替死啊、扔掉老婆孩子啊、“分我一杯羹”啊之类的法子死扛。
而且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感激,所以说霍去病是我国第二大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非常有才能的将领,卫青和霍去病是两个非常著名的将领,可以说说我历史上数一数二有才华有能力的将领。
终于汉军慢慢合围,项羽被迫求和。楚河汉界划完了。
刘邦当时觉得自己兵力有优势了,追过去想捞便宜,固陵之战,项羽一个回马枪,把刘邦卷了。
之后刘邦才咬牙,封王,大肆封王,于是垓下大军回合,四对一的优势合围。
此前战无不胜的韩信亲自率三十万为前军,孔聚与陈贺在左右,刘邦在后,周勃、柴武等再在后。
韩信初战不利,后退;楚军追击,汉军左右翼发动,大军合围,彭越、英布、刘贾、周殷一起来,楚军败北。
然后就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项羽溃围南走,还演出一场著名的二十八骑破围。
终于到了乌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然后徒步杀人。“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天下第一猛将是项羽。项羽出生将门,它的爷爷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燕也不细说了伯,他还是个有名的将军,忠诚护卫燕国,数次惨败秦国军队,最终实力不济以身殉度国。尽管燕国被灭掉,秦国统一天底下,但是由于始皇帝和秦二世的。
最后自刎。
项羽在东城时吹牛:
起兵八年,七十余战,没输过。
这话其实有点吹牛。垓下不是刚输了么?
但实话实说:巨鹿之战,五万破起码二十万秦军。彭城之战,三万破五十六万。
他的对手章邯,这辈子纵横天下打破各路起义军,就输给项羽——以及后来的韩信。
英布自己勇冠三军,巨鹿之战做先锋敢死队;彭越自己也是老兵油子;他们加上刘邦,都不敢正面扛项羽,必须分进合击,合围来。
项羽的战略眼光和用人,那实在不怎么样。
但正面战场,这辈子真是没服过谁。二十五岁把秦国主力部队给碎了,二十六岁就当了霸王天下之主,到死不过三十一岁。
他打起来也没有韩信那些背水一战水淹龙且瓦罐渡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华丽计策,就是绝栈道大迂回后一个字,干。
但像项羽这样,靠勇武和正面干,基本推翻一个王朝,到处以少打多,打出了韩信这种千古名将生涯仅有败绩的,打得刘邦英布章邯彭越这种当世豪杰四处躲的,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说他是千古第一名将,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