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

荆轲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文章《荆轲刺秦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英勇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他的形象在文章中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尽管他的行刺行动最终失败,但他的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秦王
秦王是文章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的人。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他的形象在文章中描绘得非常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太子丹

太子丹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目光短浅、多疑任性的人物。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

樊於期是文章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英勇无畏、大义刚烈、赤诚侠义的人。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高渐离
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他的形象塑造得相当激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奋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二二二年,燕国为秦所灭。秦兼并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客人。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佣工。一天听到堂上客人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熏瞎他的眼睛,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秦武阳
秦武阳是一个少年性格特点的角色。他“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总结
荆轲、秦王、太子丹、樊於期、高渐离和秦武阳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