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630~700年),男,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
踏入仕途
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1]
累职拜相
明代《历代古人像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谪贬彭泽
狄仁杰彩像
复居宰辅
狄仁杰[唐朝、武周政治家]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县西)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晚年生活
狄仁杰纪念展厅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狄仁杰被后晋朝廷追封为太师。
1.[引用日期2020-01-09]
2.[引用日期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