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起宫本武藏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游戏中的那个刺客。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宫本武藏,可要比游戏中刻画的人物更加厉害。他作为一名浪人剑客,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乎可以说是打遍日本无敌手。晚年更是痴醉于剑道,甚至到了不近女色,连澡都不洗的地步。
一、剑道天才
宫本武藏打不过佐佐木小次郎,1584年,宫本武藏出生于日本冈山县。由于父亲也是武将,所以宫本武藏自小便学习兵法。5岁时,宫本武藏开始接触剑道。没成想他小小年纪便展现剑道天赋,无论寒暑都是剑不离手,成了个标准的剑痴。没过几年,武艺高强的父亲,已经不是宫本武藏的对手。
1584年,宫本武藏出生于日本冈山县。由于父亲也是武将,所以宫本武藏自小便学习兵法。5岁时,宫本武藏开始接触剑道。没成想他小小年纪便展现剑道天赋,无论寒暑都是剑不离手,成了个标准的剑痴。没过几年,武艺高强的父亲,已经不是宫本武藏的对手。
在岩流岛一役中,且看武藏之做法:约定午前八时决斗,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小次郎早早到了现场。而武藏却偏偏要迟到,规则规定如果午前十点对手未到就作弃权论。武藏九点多还未到,可以想象,这时的小次郎等得既焦急,又有。
13岁那年,宫本武藏向父亲告别,踏上了浪迹天涯的旅途。他找上了“新当流”剑术传人马喜兵卫,要求和其比试。当时的马喜兵卫已经年过半百,看不上这个毛头小子。结果宫本武藏屡次请求,最终马喜兵卫才勉强同意。
二、逢战必胜
武藏对付小次郎的武器和技法不是他惯用的“二刀流”,而是一根用船桨削成四尺二寸长的木刀。这是宫本武藏为了克制佐佐木小次郎手中长达三尺三寸的爱刀“物干竿”(原名“备前长船长光”)而专门做的准备。而且为了增加。
宫本武藏出名之后,继续着自己四处挑战的旅途。他的自述曾经说过:“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
【另一种说法则是当时的佐佐木小次郎已经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所以输给了年轻气盛的宫本武藏,而且决斗后佐佐木小次郎被宫本武藏杀死了,所以死无对证,活着的宫本武藏自然怎么说都可以。】游戏。
从13岁到年近30,宫本武藏大大小小的比试近60次,却未尝一败,难免不让人惊讶。
而在如此多的决斗经历中,宫本武藏最脍炙人口的则有两次。
第一次是与武术名家吉冈家族的厮杀。宫本武藏先是在比斗中斩杀了吉冈家族的哥哥,随后又杀了前来寻仇的弟弟。最后吉冈家族的族长恼羞成怒,率领旗下六七十名武士群起而攻之。没想到宫本武藏岿然不惧,一人一刀尽数斩杀,一人屠灭整个吉冈家家族,武名远扬。
第二次则是跟日本著名剑术高手佐佐木小次郎的大战。彼时的佐佐木小次郎已经立于日本剑道的巅峰,地位就相当于江湖中的东方不败,宫本武藏敢于向他挑战,很是需要一番勇气。
小次郎早已等得不耐烦,一把扔掉刀鞘,手握长剑赤脚冲到河岸边。结果宫本不慌不忙,直接说:刀和鞘本是一体,你却扔掉刀鞘,说明你的剑术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小次郎必败!
结果可想而知,以逸待劳的宫本武藏,在数招之内,便用船桨削成的木长剑杀死小次郎,夺下了剑道巅峰的位置。
三、潜心兵法
虽然都说兵者诡道,但宫本武藏赢下小次郎的决斗的确是胜之不武。他后来找人决斗时,便愈加收敛戾气,不再轻易伤人性命,只为了增进剑道。
不过虽然剑道无双,但宫本武藏的政治道路却走得不顺心,因此他只能把精力投入到著书之中,留下了《五轮书》等著作。
晚年的宫本武藏潜心研究兵法和剑道,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从不近女色。大部分时间,宫本武藏都是在腰间宝剑陪伴下度过的。
据传宫本武藏行事古怪,因为年轻时留下太多杀孽,所以他害怕被人偷袭,因此他成名后的余生再也没洗过澡。一直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长袍曳地,即使是下雨天也是如此。
四、对后世影响
横跨战国和江户两个时代的宫本,出生时正是剑道鼎盛的时期。而他却凭借60余次决斗未尝败绩的事迹闻名,成为日本人的武士道传说。
后世,宫本武藏用船桨轻易就拍死了同为剑豪的佐佐木小次郎,原因很简单,小次郎的刀没有船桨长。总之,在阵型的配合下,倭寇精锐双手剑士一个人的两只手,要面对鸳鸯阵十个人的二十只手。同时,倭寇这样的精锐剑士要苦练。
如今的宫本武藏,不仅有大量改编自他的影视作品,日本的剑术爱好者也常常以他为偶像,将之奉为剑术的终极目标。
于是武藏抓住机会,用自己的超长木剑瞬间击中小次郎的头颅。据说,武藏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suburito的长式木刀,其长度远超一般木刀,其实也就是来之前向附近船家买的备用船桨,经过切削、浸泡(他用此浆划船赴约)使得木刀。
而且宫本不仅是一名剑客,更是一名出色的兵法家,留下的《五轮书》不仅是剑术秘籍,亦是一本兵法著作。
中国的武侠片中常说,用剑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剑合一”。从后世流传的事迹来看,宫本武藏似乎达到了这一境界。他少年时常常以他人作为试剑的目标,年老时却再无敌手,只能以自己为目标,不断超越自我。专注研究而不是厮杀,这应该是武士的一种智慧和沉淀,也亦是武者应该追求的最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