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长计划2东厂弹压制衡,皇帝成长计划2东厂拉拢

难在四代的量变积累。首先,要有刘邦,先拔掉经验老道,有功业声望,能征善战的强大异姓王,然后分封六个黄口小儿做诸侯王。然后,要有一个吕后,虽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有能力和意愿弄死那么多龙子龙孙的黄

难在四代的量变积累。

首先,要有刘邦,先拔掉经验老道,有功业声望,能征善战的强大异姓王,然后分封六个黄口小儿做诸侯王。

然后,要有一个吕后,虽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有能力和意愿弄死那么多龙子龙孙的黄口小儿同姓王,让关东诸侯王常年“长不大”。最后又上马一批集中在京师和不去封地,有名无实,最后能够被低成本弄死的吕氏王。当然,还有刘盈庶出的几个幼儿王。

再后,要有一个汉文帝,不断对全国老百姓灌输“我是你们的父亲,我爱你们”,塑造一个不同于秦始皇这种主君形象的父君皇帝理念。而且借着他对齐王子弟的爱,把天下第一大国,70城的齐国,一分为六,又分给黄口小儿。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谁都不针对,只针对齐国。

但这个有多重要呢?七国之乱时,楚国40城,吴国50城,赵国40城,然后老齐国上了四瓣,还有两瓣是跟着朝廷,给那四瓣添乱,干扰反叛那四瓣的后方。

所以,所谓的七国之乱,是因为中间的齐国自己互相使绊子,凝聚不到一起。北边的赵国和南边的吴楚联军,也因为中间绊着,合流不到一起,北边赵国没有援手一直打不开局面。七国之乱,齐地的四个小不说,还发挥不了作用,实际上成了三国之乱。

可如果没有汉文帝一辈子谁也不得罪,就弄第一大国齐国,那后来的七国之乱,就应该是四国之乱:70城的齐,50城的吴,40城的楚,40城的赵,直接就合流到一起,轻松实现大汉朝的关东大合纵,恐怕汉廷就算能撑住,小战国时代也要再来一编...但汉文帝专搞处在中间的NO.1,其实是给儿子争取了一个战争机会窗口,专业提防关东合纵。

贾谊的文章,汉文帝是看得,也鼓掌的,但你让他现在就推恩?汉文帝真不傻...

但汉景帝,虽然不傻,却带点莽劲儿。一言不合,就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懒得下车,就纵马直闯司马门。一时口嗨,就许弟弟一个终身不兑现的皇太弟。惶恐失措,就把老师骗到街边儿给宰了...景帝开始是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

所以刚上台就嫌诸侯王碍眼,强行削藩,直接点爆火药库,逼得七国反叛,大国都参加了...这时候大部分的诸侯王都长大了。幸好有惊无险,发现此时的诸侯国都是纸老虎,老百姓不认大王认皇帝,叛乱不得人心...号称最强的吴王军队,最后是掉头溃败往回跑的,自己踩死溺水不知道死了多少...咋有点像印度军队...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小日子舒舒服服,自己为什么要去打仗,这能有人心死战吗?

但朝廷这边是什么军队?和匈奴人打交道几十年,虽然仍然是防御姿态,但毕竟面对匈奴不断地侵扰,一直有保家卫国的精神信念和战争打磨,是面对匈奴有实战经验的军吏人才丰富的成熟军队。西北是京畿,但西北也帮着腹地在扛外患。西北、华北作为京师的朝代一般集权能力强,军力强,时间长,就是因为中央军要扛外患,普遍比腹地地方军要强壮,更有忧患意识。吴楚这些猫在腹地,无忧无虑享受和平红利,发展经济的诸侯国,太高估自己的军力,也太低估朝廷的军力...

但七国按下去,汉景帝却学乖了,做事不毛毛糙糙了,他并没有立刻动手瓦解诸侯。而是细心等待,硬是把七国之乱后的十八个诸侯国国王,汉景帝亲儿子加常年与汉景帝腻在一起的心腹族兄,封出去超过十个。剩下的非亲信和嫡亲的诸侯还都是小国。他是先控制住关东局势,皇帝成长计划2东厂拉拢,而不是继续弹压,这才有了后来削藩的阶段性基础。

但七国按下去,汉景帝却学乖了,做事不毛毛糙糙了,他并没有立刻动手瓦解诸侯。而是细心等待,硬是把七国之乱后的十八个诸侯国国王,汉景帝亲儿子加常年与汉景帝腻在一起的心腹族兄,封出去超过十个。剩下的非亲信和嫡亲的诸侯还都是小国。他是先控制住关东局势,而不是继续弹压,这才有了后来削藩的阶段性基础。

皇帝成长计划2h5打压派系可以通过。可以通过更换其他派系的官员以达成第一波削弱。可以通过更换或者除名该派系的太监、王爷、妃子来达成第二波削弱。在更换和除名的过程中,选择弹压来降低该派系的影响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更名诸侯丞相为相。下令不再设置诸侯御史大夫官。

将诸侯国丞相贬抑为相。不再设置诸侯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

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赗,视丧事,因立嗣子。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

取得列侯和诸侯王的立嗣权。

皇帝成长计划2东厂弹压制衡

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在马政上,实现朝廷对良马的垄断。

财政充裕后,我们就去西市扫除所有的货物,留下刷臣子的家眷,然后东厂弹压各派,增加残暴的数量,以备将来之需。再找几位品行不佳的大臣,要分三股势力,送他们西市购买的东西,与其刷亲密度达到80以上;在睡房(养心殿)。

最最重要的是汉景帝中五年的诏令:

随从的智力和武力的属性。在游戏《皇帝成长计划2》中东厂任务的任务成功率主要看委派随从的智力和武力的属性。该任务结束随从必定疲惫,需要放假休息3回合,并且有一定几率受伤(休息5回合),还有几率会死亡。

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从汉景帝中五年开始,诸侯王失去了对国家的治权。这是除了秦朝短暂的十来年外,又一次破天荒的历史情境。以前朝廷只能下派诸侯国丞相,现在诸侯王不能再自己任命官员,诸侯国丞相只能叫相,而且大幅度缩减诸侯国的国家官员配置,以强化朝廷对诸侯国的控制。实际上,此时的诸侯国已经是朝廷直辖。这是自秦始皇以来的第一次。秦朝最终没能压住关东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其实一度进入衰亡状态。就是汉朝四代人的量变积累,一点点突破诸侯国的底线,最终实现了质变。到汉景帝后期,虽然名义上,关东封国还没有实现郡县化,但诸侯王已经基本失去了对本国人事权、财政权、军权、司法权的掌控,只剩下享用“衣食租税”的权力,都是吉祥物,封国已经是事实上的直辖化。质变点其实在汉景帝。所以喜好任用法吏压制列侯与诸侯的景帝,不讨大臣和宗亲的喜欢,明明做得事很大,但死后评价不高。而汉武帝后来的推恩令、左官律和附益法,无非是以立法加速完成诸侯国裂变转型为郡县的形式制度,已经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

但汉景帝还有个诸侯王没彻底解决,就是他一奶同胞的亲弟弟梁王,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也是大功臣,一直想做他许诺的皇太弟,但一直当不上,一肚子怨气。此时,梁国成了天下唯一的40城大国,而且梁王经营多年...这个疮不拔,还是后患。可太后宠爱梁王,又不好下手...

所幸,梁王死在他前边儿了,就早死了两年。太后借机一哭闹,反而顺手把梁国也给一分为五,对亲侄子们推恩嘛。此后关东既无大国,也无雄主。

汉景帝来不及做更多了,自己也撑不住撒手人寰了。留下年少的刘小猪继位。

皇帝成长计划2唐代宗本纪玩法攻略:流程攻略1.东殿---东厂---把牛郎净身了---内廷---内廷---更换司礼监掌印---返回东厂---随从表---将程元振收入朝廷(没有多余随从的话就臣子属性没有要求(为了防止知府变成节度使的操。

这时候趁皇帝年幼,功侯集团和诸侯集团都开始反扑,想动摇景帝的那套。汉武帝当然是想继承他爹的那套。所以十几岁一上台,就搞建元新政,和汉文帝失败的后元改制路数如出一辙,试图借此把功臣集团彻底压灭。谁知道人家都是老狐狸,把他给压住了。老太皇太后出面,把一上来就瞎折腾的小孙子给架空。老太皇太后,说是压住了皇帝,但也算是一种保护吧。如果没有太皇太后这层缓冲,刚上台,最年轻大臣都是叔叔辈的十几岁小孩,和一群老狐狸要斗个鱼死网破,还真说不清最后结局。起码十几岁小孩,还没有嫡系团队,再聪明,也架不住身边人关键时刻是否反水,可不可靠不好说。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功臣集团可是杀过皇帝,立过皇帝的,绝对不是善茬,奶奶是亲历者,再清楚不过那段血腥历史。

他这一蛰伏就是五六年,就是个摆设...等奶奶死了,摆设完了,也二十多岁了,在亲妈这边儿人的支持下,实现元光决策,后来逐步掌控大权后,把汉文帝到他爸爸两代人以及十几岁时没做成的改制工程,一步到位,从法理上终结了汉初皇帝与功臣集团共天下半共和状态,加强了集权。

要说元光决策,其实就是汉景帝以及汉景帝自己亲手扶植的王氏外戚人事集团的主要路线。这个路线其实完全是让已经改弦更张,由鼓吹封建转为积极为大一统做学术背书的儒家学派做马前卒,去冲击当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黄老道家。汉武帝实现元光决策开始,算是正式亲政。但高层人事权上,仍然没有自己的嫡系班底,仍然有王氏外戚掣肘。汉武帝这个时候并不是把功臣集团往死里压,因为这个时候功侯集团倒了,人马也会被王氏外戚所填补。但汉武帝借着儒家冲击黄老,大量引入儒吏,来同时制衡功臣集团与王氏外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从儒生与功臣子弟两大备员蓄水池中,选择自己可以依赖顶替王氏外戚的人马。同时,通过对匈战争,重新启动军功授爵制,培养新时期的青壮派嫡系功侯,用军权侧面围堵相权。

到了元丰年间,和汉文帝的路子如出一辙,汉文帝从河里捞出个玉杯,汉武帝从河里捞出个宝鼎。汉文帝准备封禅泰山未成,汉武帝封禅泰山成行。汉文帝要改正朔,易服色,也未成,汉武帝正式改正朔,易服色。汉武帝改制与汉文帝失败的后元改制,几乎是一模一样,照搬爷爷。甚至连封禅泰山,如果不是新垣平作为突破口被扳倒,功臣集团阻击后元改制,令其最终失败,汉朝汉文帝原本是第一个封禅东岳。其实汉景帝也是倾向继承汉文帝的儒家集权方案,斗倒黄老,做“有为”君主。但汉景帝因为熟知自己老爸改制失败的经验教训,把自己的重点方向放在从人事上,直接进攻诸侯与诸侯两大利益集团。所以汉景帝一度冷落了儒吏,而重用法吏甚至酷吏,推行自己的外围人事包围朝廷人事的控制策略,最终在人事上掌控了诸侯国君位置与郡县长官位置。继而对公侯与诸侯两大内外制衡方,进行螺旋打压。汉景帝,更倾向于一个法家皇帝,因为他曾经看到想做儒家皇帝的父亲,是怎样在最后时刻被迫放弃的...但这不意味着他不认同自己的父亲。因为相比于黄老道家的无为理念而言,儒家改旗易帜抛弃封建主张后的有为圣君的理念,相对而言,才是秦朝法家陨灭之后,当时最能伸张皇权的集权理念。从汉景帝为儿子刘彻所做的最后的布局,就可以看出端倪。

汉景帝任用法吏派搞斗争搞集权,干脏活儿,甚至自己背负了刻薄君主的名声,却为儿子大幅度削弱两个最大的障碍。可他把儿子的身边,布满了儒吏,才是针对汉初黄老道家的放权分治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做终极一击的准备。

汉景帝立刘彻为皇太子后,以儒门子弟、中尉卫绾、王臧为太子太傅、少傅。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魏其、武安俱好儒术。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武帝谓“可”。

汉武帝刚一上台就吃瘪,被压抑了六年之久。要知道,汲黯评价汉武帝,说他是“内多欲”,这个多欲的皇帝被压抑了六年,其实就是在强行学习收敛...所以和老爹一样上台就吃瘪的经历,和爷爷一样学习克制欲望六年,汉武帝最后几乎就是汉景帝和汉文帝,外加汉高祖军事战略才能加持的集大成糅合体。思辨能力成熟以后,他也讲究个方法步骤,不再急躁。

可当时正儿八经的外戚是王太后的盟友,馆陶公主家啊。馆陶公主的女儿阿娇才是皇后。卫子夫只是个宠妾而已。

建元年间,是太皇太后把持朝政。刘小猪是个摆设。

元光年间,刘小猪算是开始执掌朝政了,但身边都是皇太后安排的人。比如舅舅田蚡是丞相,太后交好十几年的盟友馆陶公主作皇后外戚。

元光年间,就是汉武帝攒嫡系,和太后一系对抗的阶段。这段时期,馆陶公主一派也是动辄要整卫子夫、卫青,不只是女儿吃醋,更因为他们是皇帝一党,是敌派党羽。

最后汉武帝就赢了。扳倒了丞相田蚡,废掉了皇后陈阿娇。这其实是把王太后的人马全给剃掉了。皇帝的年号其实都很有意思,看着乱,但其实代表着皇帝自己对自己每阶段作为的划分。于是进入了元朔年间,标志着此后汉武帝完全掌权,他不用在内部斗这个斗那个,才能集中精力搞外部战略。

新皇后不用说,卫子夫。而卫青在元光年间,被汉武帝硬塞到军中,而且不负武帝所望,打了漂亮仗,帮武帝把住了军权。

皇帝成长计划2秦穆公本纪速通攻略1.帝卡级别:蓝卡本纪臣卡:五虎上将(自带黄忠)、春秋三杰(税率+5%,农商矿每回合+2)、百里奚(本纪一赠送)本纪妃卡:永不朝商(开局姜子牙做丞相,还带几个随从),萌新不需要本纪。

同时期,和刘小猪卫家混一个圈子的,还有公孙贺,公孙敖、陈掌、平阳公主等人。公孙贺、陈掌也和卫家联姻,公孙敖则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汉武帝当太子时的太子舍人,公孙敖是汉武帝身边的郎官。汉武帝前期,汉武帝、卫子夫、卫青、公孙贺,公孙敖、陈掌这些人,是同龄圈,是一起混一起玩的少年之交。在建元年间,汉武帝蛰伏期间,这群十几岁的娃子们就陪着皇帝天天玩,大概也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坐而论道的小圈子时光。而元光年间,汉武帝开始执掌朝政,但人事上是被王太后掣肘,所以死命把这帮兄弟往上推。最后,卫青、公孙贺、公孙敖都掌了兵,而且卫青更是将星耀眼,给青年汉武帝长了大脸。

所以,从小一起的玩伴,在五十年后,巫蛊之乱,卫太子兵败自杀,卫子夫宫中自缢,以及位至丞相的公孙贺,悉数被腰斩,公孙敖也是早早死于先前的巫蛊事件...这是什么感觉?汉武帝当时是什么心情?汉武帝后来查清卫太子是被江充构陷,被逼起兵,但造反已成既成事实,武帝无法公开为儿子平反,只能建思子宫,提拔为太子喊冤的田千秋为相,表示在内心对太子的平反。而他对江充、刘屈氂、苏文,甚至不顾李广利还在外带着大军的后果,对他们家人发狂式抓捕和屠戮,基本上都是灭三族,大开杀戒,这就是急火攻心,在报复啊...报复他们做局让汉武帝亲手毁掉自己的嫡系圈子。而他到死不立李夫人儿子,年长的刘髆为太子,宁可立一个最年幼的小孩刘弗陵,却让卫太子家的霍光来辅政,大概也是源于,如果立了刘髆,那么意味着江充曾经的阴谋最终得逞了,妻儿就白死了,老伙计们也白死了,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江充,整死的不只是一个长子,而是刘小猪十几岁时开始,玩了近五十年的少年圈子。放在现在的感觉,就说刘小猪十几岁上学,老婆卫子夫是同班同学,公孙贺、公孙敖这些都是同寝室临铺上下铺的舍友。这些老伙计平时腻在一起玩,后来一起创业,一起分享事业的成功,互相支持,几十年的过命交情,最后让你江充一个后来人横插一杠,搞得老皇帝自己把自己的初心和发小全杀光了...如果说晚年的汉武帝贪图李夫人和钩弋夫人的年轻貌美,贪恋美人皮囊,好让已经年老的自己,找到一些征服感、雄壮感和年轻感,那么卫子夫虽然人老珠黄,但这个圈子,才是刘小猪自幼以来的同龄圈,玩了几十年的老伙计,在他心理地位是不一样的。他们才是一代人,彼此有最多的少年记忆,共同经历,而且互相成就。老年人和年轻人毕竟有代沟,这群老人才是有共同时代意识和彼此熟知底细心思的真正朋友圈。有他们这群老人当朝堂顶梁柱,汉武帝在人事权力结构上,内心是安稳的,在情感和心理上,是不孤独的,有安全感的。公孙贺本来就不想当丞相,是汉武帝硬逼着他出山的。汉武帝毕竟老了,对这些老人其实也有心理依赖。

后来可好嘛,江充等人为了扳倒继承人,做局挑拨,汉武帝一时摸不清楚情况,卫太子为了保命又真的反了,这一牵连,老皇帝被动得把自己能关起门说话的人都杀完了。从此以后,他才真正是一个人独自面对一群有代沟的后生,是既感到不安,也感到孤独,高处不胜寒的独行老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把这种历时五十年的美好回忆和初心都毁了,把汉武帝自认为无暇的一生都毁了,把一个老人在老人堆里的安全感也毁了...汉武帝对江充李广利刘屈氂等人可以说是恨入骨髓,狠辣报复...但没了嫡系老年圈的人事护持,又因为一时激愤,逼的李广利把汉廷精锐部队给出卖赔光,汉武帝就彻底折腾不动了,一年后就下了轮台罪己诏,突然主动扭转了既往的路线,基本进入了心灰意懒,等死阶段...卫氏外戚集团和汉武帝的职业生涯和命运轨迹,可以说始终高度牵连...

这里多说些后话,汉武帝和把相权从功侯集团那里揽到自己人手里的汉景帝不同,汉武帝巩固君权的手段主要是靠大规模汉匈国战,打造强大中央军与掌控绝对军权。他是用兵权挤压相权。所以到他死时,作为兵权代表的大司马大将军的实际权力,压过了文官系统代表相权丞相之职,成为百官之首。所以直到元鼎五年酎金夺爵,汉武帝才真正把开国功侯集团彻底清洗。而此前,汉武帝虽然大权独揽,但对已经逐渐势弱的功侯集团并没穷追猛打赶尽杀绝,而是依然任用功臣集团子弟,逐渐弱化相权。在西汉任期纪录第二名的嫡系公孙贺任相之前,他是在功侯子弟、军吏、地方名儒等出身之间穿插选相。毕竟这个时期,官员选拔渠道还不成熟,功臣集团仍然是当世最大的备员蓄水池,现成的优质人才库,所以不仅对诸侯的推恩消解方式很怀柔,对功侯退出历史舞台也给了足够的缓冲期,分寸得当,小火慢炖,并不激烈,同样实现了新型意识形态下,权力结构性过渡的软着陆。其实优秀的皇帝普遍具有成熟的制衡思维,而不是纯粹的对抗思维。江充破掉的,真的是一个有条不紊,自信自如自律的政治家,让汉武帝开启了狂躁老头模式,给了汉武帝前所未有,至死难平的挫败感...

这块说多了,回到元光年间,汉武帝就是用自己的卫家外戚朋友圈,挤掉了王太后的圈子,从此实现了乾纲独断的大帝生涯。

元朔年间,汉武帝采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主张,开始接续祖上的努力,完成瓦解关东诸侯的最后一击。主父偃其实还是卫青举荐给汉武帝的,也是卫系背景,只是元光年间汉武帝一直受制于王太后势力,没敢采纳,到了元朔二年掌握人事权,才敢正式发布推恩令,完成去诸侯自治的法理化进程。但这个时候,关东诸侯事实上已经被搞得没什么反抗能力了。淮南王反叛那种和汉武帝麾下卫霍远征军相比,基本上就是过家家,小打小闹,都不屑多说。不过淮南王之所以历史笔墨较多,是因为他在反武帝儒家改制的意识形态上,是当世代表黄老防守方的宗室意见领袖,他主要是软实力影响大。比军力,他那是小儿科。当汉武帝的中央军铁骑,如长龙一般游走与中原与草原之间,那是何等的气阔?诸侯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皇帝还能推恩,让大家都过完自己这辈子尊贵的小日子,那是真的“天恩”,高兴还来不及。

所以,这阳谋,实际上是奠定在:

秦始皇,先把上古部族时代就形成的天理般的诸侯权威打掉,强行搞集权。但秦始皇那套其实没最终搞成,被反扑了。

刘邦进行历史性妥协,走郡国并行的回头路,但花余生把最离心离德的异姓王搞掉,换成自家小孩。

吕后杀刘邦的小孩,换成刘盈的小孩,让孩王们总也长不大,建立不起封国民心,最后还推出一批待宰羔羊一样的虚名吕王。

汉文帝,趁刘家新一批小孩又替换掉虚名吕王,赶紧先把居于关东中间交通枢纽位置的第一大国齐国给搞残,破掉强势合纵可能性。

汉景帝,敢于干自己后来都后怕到惊慌杀老师的削藩,让纸老虎一起上,所幸一锅端,干脆利索。端掉以后,还让诸侯国都变成实质性直辖,而不是自治。这个时候诸侯王就没什么反抗能力了。

汉武帝,熬死窦太后,挤掉王太后,把自己嫡系窜出来,掌握了兵权,乾纲独断,然后完成最后去诸侯措施的台面化和法案化。

这是正式宣告式的最后一击。没有前边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不是无解阳谋,只能是强大的异性诸侯呵呵一笑的无用空谋。要么你打死我,否则你等不到我死我儿子瓜分我大国,我就先要搞死你。

这要真是叫无解阳谋,东周天子不早用了,等得到汉武帝?哈哈,大概春秋战国的诸侯们理都不理,还要扣你一个擅改祖宗良法成法,失德不配做天子的帽子,削藩失败后,造反的诸侯就是这样说汉景帝的。宋国作为殷商后继,表示抵触周礼,抵触嫡长子继承制,坚持兄终弟及,乱得一塌糊涂,经常被列国取笑,一直到宋襄公这个近乎偏执迂腐的遵守和崇尚周礼的弱霸,才算拨乱反正,扭转了宋国形象,把宋国的文化惯性掰扯过来。因此硬实力明明不怎地,还总被当反面例子笑话的宋襄公,在当时影响力却很大,甚至成了一些人心中的常败霸主。因为他是当时诸侯又嘲笑又敬佩的理想主义的化身,诸侯根本就藐视礼制了,但佩服宋襄公对更有利于人道主义的政治正确的固守坚持。

不是说礼制定下了,诸侯就遵守,还是要看实力的。而且定这种礼制,阻力最先就来源于朝廷上,而不是诸侯,因为这是搞集权,除了皇帝,都提防。列侯与诸侯对皇帝来说,原本是内外制衡的双方,一边儿消失了,另一边儿肯定就没用了,列侯心理也清楚这种制衡态势,自己这个群体存在的意义。汉文帝后元改制失败,汉武帝建元新政改制失败,按照今天看不过就是改正朔易服色,礼仪改革嘛...但为什么朝堂上反扑力量那么强?因为古代讲礼法,礼法礼法,礼在法前,礼也是法,放到现在,是动根本大法,动国本,直接影响列侯集团与皇帝共天下,诸侯集团与皇帝分天下的合法性基础。那种礼仪是在对全天下讲,皇帝为什么存在,诸侯为什么存在,功侯为什么存在,又为什么能世代掌权,皇帝、功侯和诸侯各自行使权力的界限在哪里...这是意识形态啊,是在解释政治存因的根本,看似是礼仪,实则是动政治秩序的根本。不说别的,就说凭什么开国功臣立了功能当丞相,但开国功臣的孙子没立功也能当丞相?为什么诸侯王一定要拥有独立的军队和官府?改制其实触碰得就是这些根本性的解释权,就是塑造新的意识形态。抄一家杀一族不难,但宣告既得利益的整个统治阶层的权力来源都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那是什么样的阻力?

降低被刺杀的概率。《皇帝成长计划2》是一款策略小游戏,游戏玩家能韬光养晦,征战四方,统一天下,东厂查办有降低被刺杀的概率。东厂是为了帮助皇帝监察百姓和大臣的,防止皇帝在应对他国的军事威胁时,内部各种谋反叛逆事件的。

皇帝成长计划2东厂弹压制衡

可为什么推恩令,明明是等诸侯死了才分,他们也会反抗呢?因为每一代诸侯王的身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就像江充巫蛊之乱一样,汉武帝没死,李广利他们就想让汉武帝自断根基,把权力转到刘髆这一系,而不是刘据那一系。汉武帝玩了一辈子鹰,到了被鹰啄了眼,但作为专业权力运作大师,总能回过味儿的。

如果不是诸侯国的军政实力,早早就在汉景帝时被打掉了,而且趁着内战得胜兵威,汉景帝已经实质性运作,让地方利益集团与诸侯王的权力与利益,进行决定性的解绑和脱钩,那么,后来汉武帝即使推恩众建,诸侯国独立的统治单元内,奶酪受到严重触动的诸侯国地方利益集团,也会推着诸侯王赶在推恩前就反的。诸侯王不反,可能诸侯王也会暴毙,然后诸侯王的太子或庶子被地方利益集团推拱,夺权上位,再去造反...其实战国时期就有赵武灵王的例子,一代雄主动了分割利益集团蛋糕的心思,结局也终究是被权臣做局活活饿死,连身为赵王的儿子都没能力救他...毕竟,诸侯王家的权力可以分,但利益集团在当地的整体利益怎么分裂,谁愿意跟着诸侯家就这么心甘情愿把利益分出去?即使今天,哪个垄断性的集团企业,主动把自己给裂解的?

上一篇 2023年05月29 04:25
下一篇 2023年05月18 12:02

相关推荐

  • 杨玉环和虞姬哪个好,王者杨玉环和虞姬哪个厉害

    大家好,我是王者荣耀官方体验官——才子九夜。常年在斗鱼做王者荣耀意识教学,曾单排将杨玉环、孙膑、虞姬、钟馗等英雄打上国服,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最热门中单之一的杨玉环攻略。【技能解析】一技能:霓裳曲解析:

    2023年05月19 299
  • 夏侯惇为什么是独眼,夏侯惇为什么失去了一个眼睛

    王者荣耀趣味小技巧问答,小伙伴们都知道以下问题的答案么?某喵之前的文章中都有过讲解,夏侯惇为什么失去了一个眼睛,是否是老司机,就看大家平时有没认真听讲了。第二问:大乔的送你回家技能,在送阿离回家后,阿

    2023年05月31 476
  • 蔡文姬的天敌是谁,谁能克制蔡文姬

    ​Hello各位小伙伴们,在王者荣耀中,谁能克制蔡文姬,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位英雄出现在峡谷中,她有着不俗的回复能力,并且还能弹弹弹连续眩晕,她就是蔡文姬,那么当我们的对手拿出蔡文姬时,我们该选出哪几

    2023年05月15 303
  • 哪吒修炼的功法,三昧真火功法秘法

    之前看《西游伏妖篇》这部电影的时候,发现电影里的红孩儿出场有风火轮和三头六臂,不禁让人疑问:他和哪吒有什么关系?不过弄不清楚红孩儿和哪吒身份的,并不只有《西游伏妖篇》这一部电影,在很多论坛上,三昧真火

    2023年05月24 299
  • 杨玉环出装铭文,王者荣耀杨玉环铭文搭配杨玉环5级铭文搭配方案

    杨玉环是王者荣耀中的一位受欢迎英雄,她的技能连招、铭文搭配方案、出装顺序等内容,以帮助玩家更好地使用杨玉环。技能连招推荐为一技能眩晕、二技能眩晕或回复生命值、三技能大量法术伤害。铭文搭配方案为贪婪、献祭、法术吸血、法术攻击、冷却缩减等属性。出装顺序为近卫荣耀、冷静之靴、极寒风暴、魔女斗篷、巫术法杖、痛苦面具。玩家可以根据游戏情况选择不同的装备。

    2024年04月19 232
  • 国服第一刘禅是谁,王者荣耀一叶知秋的故事是什么

    这篇一些与“王者荣耀”游戏相关的信息,包括游戏中的角色“一叶知秋”是指主播孤王,而“宋仁宗”、“夏仁宗”和“明仁宗”都是历史中的君主。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王者荣耀》中的几个英雄,如刘禅、诸葛亮、露娜、孙尚香等,并给出了一些关于他们的技巧和策略。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孤王,他是一位因长时间直播熬夜导致身体不适最终猝死的游戏主播。

    2024年04月17 297
  • 王者荣耀鲁班法师搭配,王者荣耀鲁班大师

    鲁班七号是一个实力强大且受欢迎的ADC,作为站桩输出的代表之一,小鲁班是否能扛起大旗呢?英雄定位:射手特长:远程消耗【技能介绍】被动技能:火力压制解析:鲁班七号连续第五次普攻变为扫射,会对敌方造成三次

    2023年05月20 235
  • 云鹰飞将刚出来的时候多少钱,云鹰飞将6折多少钱

    王者荣耀曜云鹰飞将多少钱?曜云鹰飞将是fmvp皮肤,这个系列的皮肤有四个了,分别是花木兰冠军飞将、干将莫邪久胜战神、貂蝉猫影幻舞以及曜云鹰飞将,这系列级别是完全统一的,而且官方也公布了曜皮肤的价格,原

    2023年05月31 272
  • 铠强势期是什么时候,铠使用技巧 你知道了吗

    铠是一个优秀打野英雄,反蓝成为主流,开局反蓝为主。在前期,如果不去反蓝,不反蓝的一方往往比较吃亏。在前期如果遇到对方防守蓝buff,可以往后撤,等待己方的支援,这样可以较大概率形成四打三的局面。进入4级之后的铠比较强势,此时别去继续打野了,一定要去支援队友。4级后的抓人中单只要不是王昭君或者甄姬这样的长控英雄控制,基本上不用虑。如果对面的打野是李白,前期可以单抓李白。打野英雄拿到前期优势之后除了红蓝buff,应该尽量较少在己方野区的刷野时间,转而更多的观察边路或者入侵野区,蚕食敌方的经济,拿到蓝

    2024年03月21 266
  • 刘禅:一个被误解的君王,刘禅是刘备和谁的儿子?

    刘禅,蜀汉后主,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懦弱无能”的君王。但实际上,刘禅在位期间,蜀汉多次与曹魏、东吴交战,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同时,刘禅的《出师表》表明他有远见和才能。文章分析了刘禅的生平、政治争议以及才华和人格特点,认为刘禅是一个被误解的君王,对家庭重视和对国家的忠诚使他具有可爱之处。

    2024年04月18 236
  • 钟无艳连招教学视频,王者钟无艳教学视频

    【摘要】钟无艳属于爆发型战士,前中期相对强势,擅长打先手爆发。她二技能的爆发力是前期英雄中数一数二的,承伤能力则有一点弱,出装偏向于半肉半输出,她最大的特征是其独有的控制“石化”,任何技能都有几率触发

    2023年05月14 231
  • 镜里片难驯结局,难驯镜里片阅读

    ⭐《病弱反派饲养指南》作者:小孩爱吃糖进度:完结当前被收藏数:110324文案:乔岚穿书了。穿成了饱受欺凌后被女主相救,难驯镜里片阅读,却因为喜欢上男主而嫉妒女主恩将仇报,最后下场凄惨的炮灰女配。穿书

    2023年06月05 25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