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诗仙”李白生性豪爽,爱好自由,喜游山玩水而不屑于仕途,乃一飘然出世、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人”。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李白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自负有才,自小就怀鸿浩之志,其一路行游,所拜见的各地各级官员不计其数,自荐信也是递出了一封又一封,可惜没有结果。以李白的两次婚姻来看,就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
直到后来,李白认识了和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过往密切的著名道士元丹丘,在玉真公主的牵线搭桥下,李白这才见到了唐玄宗(一说是通过亦诗亦官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赋后,唐玄宗眼前一亮,42岁的李白终于拨云见日,迎来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缕曙光。在接到朝廷诏书后,李白大喜过望,其得意地写出以下名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简单说,翰林学士院是负责草诏等政务的,也就是皇帝的参谋顾问;而翰林院呢,不过陪皇帝读读书、下下棋,吟诗作乐之类,那是文学之臣,负责帮皇帝提高修养的。
有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宠妃杨玉环游园赏牡丹,歌舞之余,唐玄宗忽然想起李白,于是派人赶紧把大诗人给找来,给写几首新诗助兴。不巧得很,李白正和朋友在酒楼里畅饮,来人也没辙,只能把半醉半醒的李白给强行架进宫内。
于是乎,李白初次见到杨贵妃,惊艳之余,他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大乐,当场令乐师谱曲,现场演奏,气氛十分浓烈。闹腾半晚上后,唐玄宗和贵妃娘娘安寝去了。李白也差不多醒了,回头一想,这下坏事了可不是这样。这杨国忠和高力士哪能咽下这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