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战国时期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而这四位将领中只有一人得以善终。
白起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将相失和,被赐死杜邮。
而这位耿直的老将军的结局却很凄惨,先是被赵王弃用,后被迫逃到魏国,之后就是廉颇老矣的典故,最后在楚国郁郁而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小人。也可以说,廉颇的死都是这位小人所害。人物特点和经历:廉颇是。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在廉颇投奔魏国,蔺相如已死的情况下,李牧是赵国唯一的支柱,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早先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大破匈奴10余万骑。接着又攻破东胡,降服林胡,让他们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后来被调回朝中,抵御秦国。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李牧活了最长···王翦死的最晚···白起死的最早··· 廉颇·李牧·白起—死在秦统一前
战国四大名将得以善终的只有王翦一人。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灭亡除了韩国之外的其余五国。王翦身为四朝元老,无论是范雎、蔡泽,到后来的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和李牧都是被自家君王所杀,廉颇也是客居异国,只能看着月亮思念赵国,最后郁郁而死。只有王翦审时度势,得以全身而退。
白起是被秦王赐死的。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