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3日电 题:古代“劳模”狄仁杰:其实我并不是神探
英国有福尔摩斯,日本有柯南,那么中国最著名的神探是谁?
熟悉侦探题材影视剧的人肯定会率先抢答,候选人一定是古代“四大神探”——狄仁杰、包拯、宋慈、施世纶。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能“C位出道”的无疑就是包拯,经过多年影视作品的熏陶,黑面月牙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但从世界范围而言,最知名的中国神探却是狄仁杰,他还被称为“东方福尔摩斯”。
制图:倪雯冰
那么,历史上的狄仁杰真的是神探吗?他又怎么成为了“东方福尔摩斯”?
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
古代“劳模”狄仁杰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同于福尔摩斯的虚构,狄仁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在武则天时期,还曾两次官拜宰相。
不过,如果说狄仁杰仅仅是个神探,那可能是个美丽的误会。史料中关于他断案的记载寥寥无几,为数不多相关的记录是,狄仁杰曾掌管过多年的司法刑狱,他还曾在一年内审理大量积压案件,却无一人冤诉。
早年,狄仁杰通过明经科的考试步入仕途,做了一个小官汴州判佐,类似于办公室主任。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被人诬告,正好告到了阎立本那里,阎立本就是画下《步辇图》的唐代大画家。
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
阎立本很重视这件事,亲自召见狄仁杰并讯问他,言谈之间发现,狄仁杰才能出众,政绩突出,于是当面向他谢罪,还赞其为“沧海遗珠”。
制图:倪雯冰
狄仁杰也因祸得福,被阎立本推荐做了并州法曹参军,掌管司法刑狱,可谓是官升两阶。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以不畏权贵著称。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
在并州时,狄仁杰执法严明,狄仁杰个人简介,经他手的案子都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从不积压。多年的基层经历为他的仕途打下基础。公元675年左右,狄仁杰被调往京城西安,任大理寺丞。
大理寺相当于如今的最高法院,而丞主要负责本寺日常事务,以及刑罚轻重。就是在这个小官职上,狄仁杰做出了大成绩。
他在上任一年内,就将积压旧案审理一清,共计审理17000人,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劳模”。关键是没有一个人冤诉,人们都称他持平宽仁、公平正义。
今天人们上班有绩效考核,月末年末都要惦记着KPI。而唐朝对官员也有严格的考课制度,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鉴于狄仁杰优秀的KPI,大理寺将狄仁杰报为中上等,但主考核官刘仁轨认为狄仁杰是新任官员,就给否了。狄仁杰的上司张文瓘为他鸣不平,提出异议。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
刘仁轨问:“狄仁杰审了多少案子啊?”
制图:倪雯冰
是谁让狄仁杰成了“东方福尔摩斯”?
凭借过硬的能力,狄仁杰很快崭露头角,之后历任度支郎中、宁州刺史、江南巡抚使,之后又改任文昌右丞。在公元691年,狄仁杰成为宰相。
在狄仁杰的履历中,虽然跟刑狱打交道的时间很长,但像影视剧中那样,去实地侦破案件的可能性却不大,更别说是神探了。
那么,狄仁杰是怎么变成驰名中外的“东方福尔摩斯”呢?说起来,这还要感谢一位外国人——罗伯特·汉斯·古利克,来自荷兰的职业外交家,也是一名业余的汉学家。他的中文名为高罗佩,字芝台,号笑忘。
从中学时,高罗佩就开始学习中文,一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1943年,他来到重庆,在这里,他不仅娶到了张之洞外孙女水世芳为妻,同时还与《狄公案》结下不解之缘。
在重庆街头,高罗佩看到一本公案小说《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他惊奇地发现,中国也有如此优秀的侦探小说。
于是,高罗佩就翻译出版了《武则天四大奇案》前30回,之后他又以狄仁杰为主角,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高罗佩的“狄仁杰系列”。
制图:倪雯冰
这些小说中的狄仁杰,既不是传统小说中的青天大老爷,也不是私家侦探福尔摩斯。他幽默充满人情味,爱民如子冷静睿智,清廉刚正却不古板,有操守却懂得变通。
高罗佩的狄仁杰系列小说在西方大受欢迎,狄仁杰也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还被称为“东方福尔摩斯”。
真实的狄仁杰
古代官员那么多,为什么狄仁杰会成为神探?其实,从史料来看,正是因为狄仁杰身上拥有很多神探的品质,才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比如,狄仁杰刚正不阿,维护公理不畏权威。
制图:倪雯冰
《旧唐书》中记载,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了唐太宗昭陵的柏树,高宗就要判处其死刑。狄仁杰认为他罪不当死,向高宗上奏。
高宗勃然大怒,左右都让狄仁杰退下,但狄仁杰仍然苦苦进谏。
后来,高宗也冷静下来,免去权善才死罪,还提拔狄仁杰为侍御史。
狄仁杰还有一个闪光的特质——不信鬼神。
制图:倪雯冰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要路过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衣服经过那里会招致风雷。于是,并州长史李冲玄便打算征数万人,开辟一条御道。
狄仁杰则说:“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之害?”李冲玄这才停止开道,唐高宗知道后,还感叹狄仁杰为“大丈夫”。
狄仁杰曾奉命南下,在担任江南巡抚使时,为了破除当地的神灵崇拜风气,他曾一举焚毁大批的江南淫祠。
更重要的是,狄仁杰还是一位爱民如子、体恤民情的官员,他一生中所上之表或疏,大多以为民请命为主。武则天晚年时,想铸造一座浮屠大像,需要花费数百万,因为府库不足,就让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后来,狄仁杰被诬告,当时的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负责审理他的案子。阎立本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并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
狄仁杰知道后便进谏:“建造寺庙必要役使人力,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您应放宽徭役,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这才作罢。
狄仁杰唐朝的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人(今山西太原)。狄仁杰出生在太原狄氏,从小爱学习。曾任并州法曹、汴州判佐、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等官职。以不惧权贵著称。天授二年(
相比影视剧中的狄仁杰形象,史料记载的狄仁杰,可能没那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