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图片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下同
《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这就不免让人好奇了:高祖之风是什么风?汉高祖刘邦自己,又是怎么用人的呢?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二、识人之明,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 刘邦起义初期,身边只有三千兵卒,和一些交好的朋友,可以说在当时的势力中是十分弱小的,想要争夺天下的机会十分渺茫。但是刘邦有一个长处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并学习他们的长处。为寻觅人才。
虽然《史记》中也说刘邦“慢而侮人”,估计是嘴上经常不干不净,但刘邦性格仗义宽厚、出手慷慨、大大咧咧,想必是没错的了。
也有人疑惑:刘邦运气真好,怎么起家之际,家乡沛县的贩夫走卒,县吏萧何、管监狱的曹参、赶车的夏侯婴、小贩灌婴、杀狗的樊哙、织帘子的周勃,个个在他手下神武天纵,打得天下英雄屁滚尿流呢?一个小县城云集了这么多天才,这是啥概率呢?
其实未必是刘邦运气好,而在于他确会用人。这不,先前在项羽手下不甚得志的韩信与陈平,到了刘邦手下,都成就了不世功名。
刘邦自己得天下后,曾摆酒饮宴,跟群臣总结道——连兵百万纵横天下,他不如韩信;转输军粮坐镇后方,他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他总结自己的最大优点,就是懂得用人,造就了这汉初三杰。这一点,韩信也是认可的,他曾说刘邦:“陛下不善带兵,带个十万兵就是极限了,我倒是带兵多多益善;但陛下好在善于带将领,善于用人。”
当然也得说一句:刘邦虽然自称哪儿哪儿都不如三杰,但他本人的能耐,其实也是过硬的。
话说刘邦初起兵时,只有萧何、曹参、周勃、樊哙一群人,也算打出了声望;在得韩信之前,刘邦也是入咸阳、为汉王,是一方诸侯;项羽死后,韩信被兔死狗烹了,刘邦还是带兵出征,干掉了英布与陈豨,平定四方——那是凭他自己的本事。
也说明刘邦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自己肚子饿要吃饭,知道别人也想吃,便让出自己的饭食;自己身上冷要穿衣,知道别人也想穿,便让出自己的衣服;自己想得天下想当皇帝,知道别人也想封妻荫子耀祖光宗,便慷慨地予以封赏。
英布后来谋反时也说过,自己畏惧的,韩信、彭越与刘邦而已。韩信、彭越已死,刘邦老了,不怕了,那就反吧——英布先前是项羽麾下第一猛将,归汉后也是三王之一,非常能打,犹且忌惮刘邦。所以论打仗,刘邦在同时代,怕只是不及项羽、韩信而已,不失为名将。论筹谋,刘邦还是可以平定项羽之外诸藩的。
△韩信
当然,再能打,终究也不过如项羽、韩信,一时成王。刘邦能开汉一朝,终究还在于用人御下与权术。韩信从刘邦前,不过是一个卫士;萧何从刘邦前,不过一个县吏;张良从刘邦前,刘邦对人性的利用,也没什么运筹帷幄的成绩;夏侯婴不过是一个车夫;灌婴不过是一个小贩。,
这些人得以出将入相、名垂后世,而且始终对刘邦死心塌地,刘邦自有他的法子。张良就承认过:刘邦的才能是天授,非人力所为。
众所周知,刘邦私下里颇为傲慢无礼,没事就箕踞,伸着两条长腿。初次见郦生和英布时,他都在慢悠悠地洗脚,摆足了臭架子。这得多讨厌哪!
咱们就从洗脚说起。
刘邦对郦生这种老儒,前倨后恭,先是洗脚摆谱;听郦生说话有道理,赶紧起来穿衣穿鞋,给郦生谢罪,这就收了郦生的心。初见英布这个匪类出身的枭雄,刘邦先是洗脚,折英布的傲气,再送宫室美人,让英布从低谷中窥见天堂,心情愉悦,这就摄了英布的魂。
对儒生,刘邦待以礼;对匪类,刘邦待以利益——真是对症下药,下得精准。
谈到利益,这是刘邦最聪明的一点。太史公总结了一句“喜施”。刘邦出手慷慨得很,这可是大优点。韩信初见刘邦时便总结过:“项羽待人仁厚,但不肯赏,把个印信摸来摸去,都摸旧了,还是不舍得给人。您虽然勇悍仁义都不如项羽,但舍得封赏。”
韩信后来向刘邦讨封作假王,以暂摄齐国。刘邦那个臭脾气,当即开骂,被张良和陈平踩了脚,立刻改口:“大丈夫当王就要当真王,当什么假王!”于是封了韩信做齐王。
垓下之战前,韩信和彭越狮子大开口,向刘邦开条件:要当楚王,要当梁王。刘邦虽然肉疼,但依然抬手给了。英布的淮南王,那也是眼都不眨就给。至于之后兔死狗烹,把诸王都干掉,那就是后话了。
刘邦最聪明之处,在于他善于发掘人才并大胆的授权,所以他成功了,当上开国皇帝。如果张良、萧何、韩信等比他能力强的人处处受打压,受排挤,不授权,处处让他们听自己的,那么这段历史会是什么情况呢?
△项羽
刘邦何以能得诸将死力?皆出于此。
刘邦自己说了他会用人,然而用人说到底,无非是排岗位,给权限、明赏罚罢了。设想你是樊哙,跟了一个老板,企业草创时,他就把作为屠夫的你的每一点成绩都记录下来,予以封赏,你又怎能不去努力磨炼武艺,成为天下猛将,好继续拼搏?
这就是樊哙们在刘邦手下用尽死力拼搏的缘由。至于刘邦对韩信们秋后算账,那是后话。至少西汉开国时异姓封王、平民封侯的做法,自古及今,能做得到的朝代并不算多。
刘邦逝世近半个世纪后,窦太后去跟汉景帝念叨,要他封皇后的大哥王信为侯。太尉周亚夫——他爸爸周勃当年是个织帘子奏哀乐的,跟着刘邦封到绛侯,还平定了吕后亲戚闹的乱子,保卫了汉朝正统;周亚夫自己则是硬生生靠战功起来的爷们儿——就义正词严,搬出了刘邦当年的训诫:“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他说此话时,刘邦已故世多年,而汉景帝犹无从违背。可见西汉初,军功确实可以比贵族血统更重要。
△张良
这里又不免得说到刘邦的首席谋士张良了。
张良与刘邦合得来,众所周知。《史记》里有一段记载二人论述功臣的问题,极为精彩。
先是郦生那老儒生脑子锈了,劝刘邦立六国的后代为王,说待各国复兴后,一定可以帮衬刘邦打项羽。刘邦就听了。
张良赶紧过来劝,说了一段千古名言,大意是:你现在兵力不够强,就算立了六国之后,他们服你吗?再者说,你手下那些人背井离乡跟你混,就是求一点利益。你把六国都封了人,拿什么来封你的手下?谁还跟你?
对于刘邦来说,很多人看到的其实只是表面,表面上看刘邦并没有什么才能,好像德不配位一样,但实际上这正是刘邦的聪明之处。从刘邦的本身能力来说,他有一种高于社交能力的特质,这个特质也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重要关键,那。
刘邦听了,气得东西也不吃了,大骂郦生,从此再不提裂土封贵族后裔的事了。他把王爵留给了韩信、英布、彭越这些猛将。
大体上,人是得吃饱喝足才能谈高尚的。
项羽对属下宽仁,但有功不赏,这只满足了属下的精神。刘邦骂骂咧咧、粗枝大叶,但该赏就赏,属下有利益可图,于是奋斗不休。西汉之所以能靠一群草根开国,就是靠刘邦这股子不看血统看成绩、实打实开赏的精神哪。
世上有两类领导:一类优雅雍容,给你画天大的大饼,让你觉得自己活着有意义;一类并不画大饼,而是跟你一起百折不挠地吃大饼。
前者适合大家吃饱了饭可以谈理想、谈情怀的环境,后者却可能获得一些最真诚热血的追随者呢。
稿件来源:《历史与传奇》
新媒体编辑: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