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外号,《三国演义》堪称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之作,由于该书对三国时代乱世的精彩描述,以至于无数人将其视作三国正史。实际上,该书对那些有历史依据的人物、事件、场面、细节描写,也没有逃脱虚构这一小说根本手法。其中,关羽就是书中虚构成分最多的一个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出场最多
《三国演义》中与关羽有关的典故颇多,许多都被后世传为美谈,如表现其高超武艺的“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表现其忠义的“土城约三事”、“千里走单骑”;表现其胆色过人的“单刀赴会”;表现其统兵之能的“水淹七军”等等,其中“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让他成为忠义典范。
1)刘备,字玄德。所以,也叫“刘玄德。”2)因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论起辈分是汉献帝的叔叔辈,所以人称“刘皇叔”。(汉献帝想摆脱曹操的控制,拉拢刘备,所以公开承认刘备是汉朝皇族身份,实际上刘备的皇族身份根本无法考。
刘备等人都有外号,关羽则是尊称
《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推崇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对人物的称呼方面。《三国演义》中对刘备、诸葛亮多称其字,张飞有时称字、有时称名,称名多于称字,而关羽不同,他与刘备等人同时出场时称字,单独描写时则称“公”。人物自称时,刘备、诸葛亮、张飞都称名字,而关羽则是“关某”。
绰号估计就是大耳贼一个吧,大耳贼一词出自三国演义,是吕布等人讽刺昭烈帝刘备的话。刘备本人,垂手过膝,耳大垂肩。
此外,《三国演义》中刘备等多数蜀汉君臣都有侮辱性的外号,如刘备、张飞分别被吕布骂作“大耳儿”、“环眼贼”,诸葛亮则被曹操、周瑜称为“诸葛村夫”。能够幸免于难的也就赵云和关羽二人,而其中赵云仅被曹操称为“长坂英雄”,而关羽被多人称呼“美髯公”或“关公”。而在以曹魏为正朔的《三国志》中,能称“公”的是往往是曹操。
根据趣历史网官方资料显示,刘备拥有一个响当当地外号“大耳贼”,他的这个绰号是吕布给起的,刘备之所以被吕布叫“大耳贼”,主要是由于他“身长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三国演义中,大家都熟知刘备的绰号是“大。
关羽之外其他人都有硬伤,无法过多美化
三国演义刘备的绰号是大耳贼,是吕布说的。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诸葛亮、赵云虽然一个智计无双、一个勇冠三军,无奈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稍晚;张飞虽然与关羽几乎同时出场,但其人性格暴躁、嗜酒如命,又专好鞭挞士卒,并因此丧命,粗莽武夫的形象早已人尽皆知,神笔如罗贯中者也实在不能为其遮掩太多。因此,美化蜀汉君臣的着重点就只能突出表现在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上。
然后命丧白门楼。正是因为吕布这一嗓子,再加上过吕布在路过刘备身边时,曾让刘备为他求情,但刘备在答应了吕布的情况下却反而出言要了吕布的性命,正因为在演义中有了如此的反差,因此刘备从此有了“大耳贼”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