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位列榜首!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认可这个排名,今天画师不和大家讨论排名原因,蔡文姬的官方cp是谁,只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蔡文姬是如何把自己一生的苦难磨成千古流传的诗句的。,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是东汉名臣蔡邕之女。蔡邕也是东汉出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出生在这样的书香名门,蔡琰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35岁。23岁时被抓,12年后被曹操用千两黄金赎回来。
蔡琰天生丽质,聪慧过人;
蔡文姬这年已经是35岁。这之后没有她的记载,但总归三国时期人均寿命很低,就算后来过着好日子四五十岁就算不错了,毕竟考虑到她早年生活颠沛流离,底子估计不会太好。
范晔在《后汉书》中评价:“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更是博学多才,尤其是擅长书法和诗赋;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就是一位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才女,她在二十三岁匈奴南下的时候被匈奴掠走,十二年后又被曹操用千金赎回,她就是著名的才女——蔡琰,蔡文姬。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她也是在历史上。
同时蔡琰还有过目不忘之能;
另外蔡琰还擅长音律;
十二岁,十二年;刘婵成为了“小霸王”;而当年襁褓中的蔡文姬,也长成了一名美少女;典韦将她父亲唯一的遗物胡笳琴交给了她,她视为珍宝。每次提到父亲时典韦都会异常开心停不了嘴,不停的述说着父亲生前的事迹;但每次文姬。
有史记载:“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这就是蔡琰辩琴的故事,有一天,蔡邕在弹琴时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琴弦,年幼的蔡琰在隔壁听着声音说道你这是第二根弦崩断了。蔡邕不以为然,觉得蔡琰是蒙的,就故意再弄断另一根琴弦,结果蔡琰又准确地说出是第四根。也就是传唱千古的《三字经》中所说:“蔡文姬,能辨琴。”
蔡琰在幼时就能达到听音知断弦的地步,其音乐水平可想而知。(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34;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根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这便是中国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蔡邕逝世后,焦尾琴就一直陪着文姬度过了余生。)
蔡琰真的是继承了父亲所有的才华,并且在某些方面“青出于蓝”。
可惜蔡琰生逢乱世,童年就一直颠沛流离,因为父亲蔡邕上书抨击朝政被流放,蔡琰也从小就跟随父亲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不久之后腐败的东汉政权开始大乱,先是黄巾起义,然后又是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所杀,之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开始把持朝政。董卓听说蔡邕的名气之后,强行征召蔡邕,好在董卓很是敬重蔡邕,蔡邕也因此一路高升,仅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最后封为高阳乡侯”。
这时,蔡琰刚好16岁,安定下来的蔡邕给蔡文姬安排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婚姻。蔡琰嫁给了河东大族出身的卫仲道,婚后两人琴瑟相和,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不到一年,卫仲道就因病去世了。因为没有子嗣,蔡琰受不了夫家的冷言冷语,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
蔡琰还没有从丧夫的悲痛中走出来,不久之后董卓被诛杀,父亲蔡邕也被牵连至死;蔡琰又成了无根浮萍,但是苦难远不止于此。
兴平年间天下大乱,匈奴乘机掳掠中原,蔡琰也被李傕部队的胡兵掳走,流落于南匈奴,刚刚经历丧夫丧父之痛的蔡琰又开始遭受流亡之苦。不难想象,一个柔弱女子远在他乡流亡的期间遭受了多少苦难,好在蔡琰名声在外,不久之后南匈奴左贤王因为倾慕蔡琰的美貌与才学,将她纳为王妃。在南匈奴生活的十二年间,蔡琰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文创作,还学会了当地的语言和吹奏“胡笳”。
此时,曹操扫平了北方群雄,自封丞相,迁都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曹操想起了当年与自己“有管鲍之好”的蔡邕,考虑到自己至交好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远在匈奴,曹操决定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来。虽是被迫留在匈奴,但是时隔多年,蔡琰对左贤王也有了感情,何况他们还有两个儿子,但是最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蔡琰仍然选择了抛夫别子,踏上了归乡之路。
蔡琰在归汉的路上,感叹自己命途多舛,又想到和自己的儿子生生别离,不由悲从心来。也是在此等场景下,蔡琰创造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归汉之后的蔡琰被曹操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当然董祀喜不喜欢不重要,毕竟是丞相指派的婚姻。但是因为是指派婚姻,董祀对蔡琰也并不是特别好,蔡琰如此聪慧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于是蔡琰将心中凄苦化成了另一首千古流传的作品《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直到189年董卓征召,才公开身份,回朝中任职,并在192年被王允所杀(这个后汉书蔡邕传有载),如果蔡文姬是公元177年生,也就是说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死这一年蔡文姬才
不久之后,董祀不知道什么原因犯了死罪,蔡琰听说之后披头散发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
蔡文姬年龄大,蔡文姬是少数才情盖于美貌的女子,当时因为战乱,蔡家藏书四千余部尽数损毁,曹操大为惋惜,当时蔡文姬称自己还会背出一部分,曹操大喜,果然,蔡文姬准确无误的默写出了四百多部,让人为之惊叹。曹操和蔡文姬。
正巧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又让下人给了蔡琰头巾鞋子袜子。
经过此事,董祀终于明白了蔡琰的心意,两人开始真心相待,并育有一女。也是从这以后,蔡琰坎坷的一生终于稳定下来。
文姬归汉
这其中最有争议的恐怕就是曹操为何会花重金把蔡琰从匈奴接回来:
2、有人说曹操是因为“管鲍之交”,要知道蔡邕年龄比曹操大些,蔡邕名满天下时,曹操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即使这样,两人也成为了莫逆之交。之后曹操痛惜好友没有子嗣留下,就费时费力费钱的把蔡琰接了回来。
3、有人说曹操看重史官,曹操接回蔡琰的原因是希望她能继承蔡邕遗愿续写《东观汉纪》;与此同时曹操还可以留下一个念旧的好名声。
画师个人更赞同第三种观点,但是同时也觉得曹操只要是真心接回蔡琰,原因其实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