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让人十分佩服的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但最让后人夸赞和喜欢的人,却是忠肝义胆的关羽。因为人们对关羽的喜爱,在关羽死后,大家称他为武圣,并且还在全国各地都建有关帝庙。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一个多厉害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短处。
关羽在战场上是非常的厉害,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军事统领方面,却还是有很大的欠缺,但因为他在战场上的优点盖过了他在这方面的缺点,所以世人往往忽略了他在这方面的欠缺。如果仔细研读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军事统领上的成就不是太多。就从军事著作上来说吧,他在这方面是少有涉及,所以,他与中国历史上其他两位名将岳飞和戚继光相比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关于关羽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有很多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小说作者为了突出关羽这一完美的形象,而美化了历史上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是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
关羽出身在一个小地方,家里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人家,所以说他没有什么天生的光环,就是一个普通人,而且关羽在他年少的时候,还因为杀人的原因而逃难。只不过在逃难途中,他结识了张飞和刘备,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所以那个时候关羽就跟着刘备一起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斗争。
个人观点:关羽成名战和几件斩将大功几乎都是在帮曹操,最成全曹操的是华容道,如果关羽杀掉曹操,中原大乱,曹操孩子未成人,收复西川后刘备以具备实力逐鹿中原,可以趁机规划版图,网络人才充实势力,剩下几个中原宵小,也难成气候,会逐步被刘备。
在大概公元二百年的时候,关羽为刘备镇守在下邳,但是不幸的是刘备那时被曹操打败,自顾不暇地逃跑到袁绍那里,而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老婆,只好暂时投靠了曹操,但关羽仍然没有忘记刘备,还与曹操约定,一旦他发现刘备的消息,他就会离开曹操寻找刘备。曹操因为对关羽能力的认可和对关羽人品的敬佩,所以非常喜爱关羽,想将关羽留在身边。关羽为报答曹操对他的优待,在曹操与袁绍的对战中,后人对关羽的评价20字,一举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却也因此得知刘备的动向,所以关羽很快带上刘备的家眷离开曹操。
关羽在军事上也有很好的成就,要说最厉害的成就还是樊城之战。公元219年,关羽在安顿后方之后,带领荆州精锐部队,围攻樊城,导致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只能派人向曹操求救。然而即便曹操派出于禁和庞德领七路大军来相助曹仁,却依旧没能挽回局势,而且关羽还利用天时地利,水淹曹魏大军,最后导致于禁被迫投降关羽,庞德还在阵前被关羽斩杀。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关羽人生的巅峰,毕竟连曹操都怕了他,而且差点都要迁移都城了。但是这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关羽就被曹操和孙权的联手打败了,而且因为关羽太过自傲,导致糜芳、孟达和刘封都没有帮助他,最终关羽只能兵败麦城,身死异乡。
其实总体来说,在这场北伐斗争中,关羽虽然前期取得来巨大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是局部性的,不能掩盖掉他后期的失败,以及关羽大局观差和太过自傲的缺点。关羽最后兵败身死,导致蜀汉失去了重要的地盘荆州,他的这一次失败,对蜀汉来说,可谓损失惨重。照理说,这样的人,一般会被世人批判,但为何关羽却仍然被大家喜爱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因。
他人对关羽的评价1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诸葛亮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以荆州、襄阳之地作为往东北伐的基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尽地利之优势。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之士出兵以向宛、洛,。
一方面,这是那个时代对于这样的人有需求,对于那些统治者来说,他们更需要和喜欢这样忠君的人来巩固他们的统治。而关羽恰好,正是这样忠君的人,因此,封建统治者需要通过树立关羽忠义的形象,来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另一方面,有关于关羽的那些传说,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毕竟只有这励志的案例才能唤醒人们心中的那些潜力,让社会更好的运转,让百姓觉得他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也会让整个社会更加团结。
关羽地位的提高,有其社会政治宗教等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称颂他一以贯之的忠义精神,给后人立一个为人臣的榜样。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的历史观剔除了加在关羽头上的神圣灵光,拂去了在他身上的封建迷信色彩,还原他本来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