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作者陈寿与诸葛亮
陈寿,四川南充人,出生于公元233年。陈寿出生时,身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还在世,还在研制木牛流马。陈寿与诸葛亮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甚至可以说是诸葛亮事迹的目击证人。对陈寿及其有关资料的研究,是研究诸葛亮躬耕地问题永远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 陈寿与诸葛亮的恩怨
陈寿是记录历史的史官,他撰写的《三国志》收录了诸葛亮事迹。陈寿生活的时代不但接近诸葛亮,而且陈寿的父亲与诸葛亮之间确实有过一段交集。据《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父亲原为马谡的参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陈寿的父亲与马谡一起,与魏将张邰大战于街亭,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大意失街亭”后,被诸葛亮所诛,陈寿的父亲受到了牵连,受髡刑。髡刑为上古五刑之一,就是将人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主要是一种耻辱刑,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毕竟陈寿虽然是个很严谨的史学家,但是他也没见过诸葛亮本人,只能根据各地的记载,来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了。
虽然父亲被诸葛亮施以刑罚,但陈寿在撰写《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陈寿关于诸葛亮的评价,依然秉笔直书,不但记录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而且给诸葛亮很高的评价。没有陈寿,就没有今天的诸葛亮。
二、陈寿与诸葛亮的著作
1、《三国志》。该书创作于公元280年,此时的陈寿48岁,历经10年艰辛,陈寿才完成了流传千古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这部《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前四史。书中收录的《诸葛亮传》等资料是今天研究诸葛亮第一手资料。
2、《诸葛亮集》。这部书是三国归晋之后,陈寿将诸葛亮生前的文章、兵书、奏折等编辑成的一部书,又称《诸葛氏集》,给后世留下了更多的关于诸葛亮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寿这部原始的《诸葛亮集》中,关于“三顾茅庐”时的一番对话,陈寿记录的是《草庐对》,但在1000多年后,被人无端篡改了名字,变成了《隆中对》这个名字。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三、 陈寿笔下的“诸葛亮躬耕地”
1、《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是研究诸葛亮躬耕地问题的出发点。
2、《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3、《三国志·诸葛亮传》:“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