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于,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诸葛亮,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公孙瓒与刘备结交为好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
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等到膝盖,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携千金,贩马来到涿郡,见到刘备,于是给其资助,刘备得以用来集结到很多人。
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对此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刘备之所以不救关羽,是因为刘备认为关羽功高盖主,图谋自立,刘备是故意害死关羽的,这个理论无非也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那一套说法。对于章太炎的说法,只需要反驳一点就行,关羽死了对。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后期关羽的部队崩溃的速度实在太快,再加上敌人遮蔽了通道,消息无法顺畅地传达,使得刘备没有时间作出反应。这才导致了关公败走麦城时,刘备没有做出任何的救援动作。
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 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但是为什么最后关羽死的地方,离益州只有20里,关羽为何坚持了大半年还是没能盼来一兵一卒呢?在一开始,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可谓是非同一般,张飞和关于就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可是,关羽的骄傲的性格最终导致他和刘备越走越远,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张飞呢,刘备不担心,就是怕关于反水。对于刘备的不满,就是,刘备重用马超的事。关羽给孔明寄信,问马超,实际上,就是不满的表示。
诸葛亮深知关羽的性格和来信的用意,回信中大夸关羽,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象在徐州的时候,马超,关羽就背叛过刘备,这就开始慢慢地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
第二件,刘备把黄忠提高到和关羽平级,这引起了关羽的更大的不满。关羽为人傲慢,不喜欢受别人指挥。对于这种后果,孔明是早有见地的,对刘备说,“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而刘备说,“吾自当解之”。可是,刘备所谓的自解之,不过是派费诗去罢了。结果,关羽大怒,赵云,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费诗好说歹说,才安抚了关羽。
至于刘备,个人认为,当时他派关羽守荆州的时候就应该猜到了,荆州迟早会丢失的,当年刘备前往江东结亲,关羽都敢对诸葛亮进行兵谏,这些刘备早就看在眼里,但是碍于是自己的兄弟,不好说,于是便使了一个丢荆州,让关羽背锅败死。
关羽忠于大汉王朝,一下几点可以很清楚的说明:1、刚刚开篇,关羽说要去投军,投军就是打农民起义的黄巾军,说明关羽志在政府,刘备以汉室后人身份自居,关羽跟他打天下。2、刘备兵败去曹操那里避难,一次打猎曹操用皇帝的弓箭射中了梅花鹿,曹操领受大家赞美关羽想杀他。
诸葛亮一生谨慎,冒险的事情他不干,刘封孟达如果没有上面的指令,借他们几个胆也不敢不救,刘备也顺手除了刘封为了阿斗,孟达不愿就范降魏,后来诸葛亮同意他归蜀也能说明点问题。。。曹操来说,忌惮关羽也是不称帝的原因之一。于是,两个集团的谋士利用荆州之地让孙权出手杀了关羽,刘备虽然失去荆州,但三足鼎立依然存在,刘备一向看不起孙权,所以在关羽死亡很多年后他出兵攻打东吴,那个时候,刘备已经称帝。对于政治家来说,自己的政治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兄弟情义什么的都是我们普通人玩的东西,他们只有利益和相互算计。
首先刘备没想到,孙权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背盟。只能说刘备和诸葛亮低估了鲁肃去世后东吴战略方向的转变程度。其次是因为没时间,这一年刘备其实比关羽忙。建安二十三就开始攻略汉中,打到二十四年春天干掉夏侯渊。然后曹操大军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