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等虚构作品或民间野史,已经在很多人心目中植入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武将排名顺序。
其实,看看历史学家比较认可的《三国志》,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然啦,《三国志》也不是处处都完全符合事实,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人,但历史就是这样,我们只能追求尽量去接近真相。
那么都有谁呢,今天咱就来聊一聊。
第一位——武圣关羽
关二爷的威名,从三国时代一直响彻至今。
甚至被人们直接尊为“神”,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崇拜的对象。
赤兔马,偃月刀,美胡须,丹凤眼。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无论在颜值、武义还是人格魅力上都满足了人们对一位千古名将的所有想象。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官斩六将的功绩就更不用说了。
光是听到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如果您说这只是演义出来的,都被夸大了,那咱们就看看正史《三国志》中的关羽有多厉害。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曾让关羽、张辽率军迎战颜良。
要知道颜良可是袁绍当时手下的大将,乃河北四大名将之一,绝不是一般的将领,也是身经百战,武艺高强。
而且二人都在两军阵中,中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中间有很多士兵。
关羽要到颜良跟前,肯定会遭到士兵阻拦。
而这一路杀过来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虽然大家现在的影视剧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但是要知道那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成。
万军之中直取敌将首级的,在整个三国历史中,只有关羽一人做到了。
此举彰显了关羽顶级的战斗力和魄力,也彰显了他卓越的谋略。
在乱军中,他知道要想尽快获胜,就必须“擒贼先擒王”。
排名第一的三国武将:吕布吕奉先,是三国里公认的最厉害人物,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吕原始 董卓的干儿子,后来为了貂蝉杀死了董卓,最后吕布被曹操打败处死。排名第二的三国武将:赵云赵 云之勇,可谓是勇冠三军。赵云单。
找准时机后,他以过人的执行力,用最少的时间击败了对手,真可谓有勇有谋,大将风范。
《三国志·关羽传》中关二爷的第二个名场面,就是著名的刮骨疗毒。
为了治好左臂的疼痛,关羽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让医生切开手臂受伤的部位,刮去骨头上的毒素。
当时关羽恰好是宴会上的将军,或许是不想失了风度,或许是想在部下面前显威风。
关羽一边做手术一边吃肉喝酒,谈笑风生。
关羽的刚毅,似乎已经战胜了人与生俱来的痛苦。
不怕痛,不怕死,这样的关羽就问哪个对手不惧怕。
还有后来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要迁都,都足以证明关羽确实是一代名将。
第二位——五子良将之首张辽
张辽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两次。
或许因为场面太少,人们一直认为张辽只是曹操身边的一名普通将领。
不过《三国志·张辽传》却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证明张辽传奇的一生。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张辽的第一场名场面,就是他亲自率领数十名士兵斩杀军中叛乱的主谋。
话说当时,曹操派张辽去把守长社。
出发前一夜,军营内火光四起,不少士兵慌乱不已。
他们都怀疑是不是已经有人造反了,纷纷拿起武器准备平叛。
《三国》时期的有名人物众多,谋士武将也是非常多。最厉害的人物也需要分几个方面。首先说武将的个人能力: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也不是白说的。早年吕布还是在董卓门下的时候,张飞与吕布挑战的时候几十回合就被把。
这时,张辽对身边的人说:“不要轻举妄动,这不是大规模造反,只是有些人闹事,只是想扰乱军心而已,众将士莫慌。”
遂命未造反者留在营中,自己率领数十人去擒拿造反主谋,除之。
从这件事上足以看出,张辽和关于一样,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上将,能够很好的控制局面并且快速的消除动荡。
后来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共同镇守合肥。
就在孙权派出大军进攻之际,张辽以坚定的意志率领队伍冲入敌阵,将孙权的两名将领击杀。
之后,他继续深入,直接冲到了孙权大营,幸亏有周泰舍命保护,孙权才得以脱险。张辽凭此战一下打出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三国最厉害的谋士非郭嘉莫属,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
此战之前,曹操派出大部大军去歼灭张鲁。
留在合肥镇守的只有7000人。
于是,曹操便想到了派遣能力极强的张辽、乐进、李典等人守卫合肥,以防吴国奇袭。
事实正如曹操所预料的那样。
孙权见合肥城防空虚,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
为了化解危机,张辽等人主动出击。
此战不止是张辽杀死东吴多少人马那么简单,更是保证了曹魏在江淮防线的完整,稳住了局势,使得孙权不敢北犯。
这一战,甚至给孙权留下了永久的心理阴影。
据《三国之张辽传》后续记载:孙权两次欲谋反曹魏,曹丕都派张辽前去对付。
其中一次,张辽和曹休驻扎在海陵临江。
要说到三国中真实人物的武功,正史《三国志》里武功最高强的当属关羽,在《三国志》中,对于关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军颜良首级,犹如入无人之境的只有关羽。《三国志》这样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
当时张辽病重。
尽管如此,孙权还是吩咐部下说:“张辽虽有病,但仍势不可挡,必须慎重对待。”
果然,重病在身的张辽还是打败了吴将吕范。
可以说,张辽是一个令整个吴国都闻风丧胆的人物。
本人却认为最厉害的不能只看某一方面,而是应该综合起来衡量,所以我觉得三国中最厉害的人非司马懿莫属。司马懿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军事上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
故相传当时吴国人家夜里有小孩啼哭,只要孩子的父母提到张辽的名字,孩子就会被吓得闭嘴,不敢再哭。
第三位——东吴第一猛将甘宁
甘宁给人的印象其实并不是很正面。
年少时莽莽撞撞,与一帮土匪纠缠在一起,为非作歹。
后来,他虽然放弃了打劫,但并没有改变自己做强盗的本性,为人凶狠残暴。
以至于他府里的一个厨子犯了错,都得去找吕蒙寻求庇护,生怕甘宁小题大做,弄死自己。
后来,甘宁答应吕蒙不杀此人,并从吕蒙将此人带了回去。
没想到,刚领回家,就射死了那名仆人。
不过,甘宁人品差,并没有影响甘宁的威名。
在《三国志·甘宁传》的中,甘宁的名场面出现在他与张辽的正面交锋,也是在合肥之战。
当时,与孙权一起去攻打合肥的正是甘宁。
只可惜吴军时运不济,在逍遥津遇到了战神张辽,被打得节节败退。
大军有难,众将士心慌意乱,可是甘宁却丝毫不慌。
他拔出弓箭,向敌军射去。
此时,他身边的将士们已经没有了斗志,就连战鼓声都减弱了。
甘宁厉声质问战鼓为何不响。
很明显,他是想尽全力挽回吴军的士气。
虽说张辽厉害,只带几百人,就敢闯入敌营。
可甘宁也不是吃素的,从小就是天下少有的猛人。
后来,甘宁投靠孙权,率领大军直接灭了黄祖。
在逍遥津之战之后,在与张辽生死交锋之后,甘宁更加得到了孙权的器重。
每每有九死一生的任务,孙权总会想起甘宁。
比如有一次,曹操率领十四万大军攻打东吴。
当时孙权只给了甘宁三千人守备濡须城。
没想到,甘宁直接,挑了一百骑兵,喝了一碗酒,二更就出发了。
一行人直直接杀向了魏军大营。
这一战,甘宁一人不损,斩杀近百名敌人。
直接吓得魏军不愿再战,后来又遇上江水暴涨,一个月后曹军即退回北方。
第四位——曹操第一保镖典韦
三国最后一个有正史作证的能以一敌百的,就是曹操的王牌侍卫——典韦。
在《三国志·典韦传》中,记载了典韦的一个壮举。
他先假装是迎接李永的人,到了李永家,拿出匕首将李永夫妇斩首。
随后他从容而缓慢地走出了大门,取出藏在车内的武器,迎向了前来报仇的数百人。
对方人多势众,却不敢靠近典韦,只能跟着典韦走了四五里路。
随后,典韦遇到了自己的朋友,两人携手,杀出重围。
同时,《三国志·典韦传》也记录了典韦苦战吕布的场景。
当时,吕布率领大军分三路夹击典韦。
而典韦仅率领着数十人,自己手持十几把长戟,待敌人离自己五步远之后,便发起进攻。
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吕布 (这也说明吕布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勇猛)
正史里的马超远不如演义那么厉害,但是诸葛亮既然能把他和张飞相提并论,而且《三国志》对马超的评价是”抗飏虓虎”,这个和对吕布的“虓虎之勇”评价差不多,虓虎是指咆哮的老虎,用来形容作战勇猛的。
典韦是典型的近战爱好者。他以近战闻名天下,也因近战倒在战场上。
当时,张绣先是投降了曹操,后来又反叛了曹操。
曹操兵败先走,留下典韦带着十几个人殿后。
叛军接二连三的冲上来,将典韦的部下全部杀光,打伤典韦数十处。
有人要上来活捉他,却被他一把抱死。
随后,典韦在多轮攻击下伤势加重,不治身亡。
三国是武将时代
三国是武将的时代,能从众多好手中脱颖而出的将领,必然要有可靠的史料证明其丰功伟绩和战斗力,否则只能算是传说与演义。
而上面列举的这四位将军,都有史料可以证明。
所以才会被本文列入以一敌百的行列,堪称三国四大猛将。
在很多人心目中,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
但毕竟这是一部夹杂着历史的小说,所以可信度不高。
因此,不能与上述人物相提并论。
另外,有些武将的功绩可能比这四位还要高,比如陆逊等人。
只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统帅用兵的才能,本文谈的是武力值,如果单论个人武力,绝对不如以上四位。
如何评价一个将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结果也不尽相同。
那么,你心目中的三国时期最强武将是谁呢?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