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和赵姬,不仅养情人,还都给情人生了2个儿子。不过,芈月的儿子活得很好,赵姬的儿子却被活活摔死;后期,芈月有男宠相伴,衣食无忧,赵姬却差点被囚禁而死。她们的结局差异巨大,和三个原因有关。芈八子,又称芈月,是秦国的宣太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赵姬,秦始皇的亲生母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太后”。在太后的身份上,她们都有各自的“第一”,而在养情人这件事情上,她们的经历也非常相似。
在芈月的默许下,他暗自筹备力量,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政策增强国本,对内固干削枝逐一剥夺四贵的力量,最后跟自己的母亲摊牌,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秦国君主。秦宣太后芈月执政四十一年后交出了政权,于第二年带着无上。
宣太后的爱情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而死,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即秦昭襄王。当时赢稷年幼,朝中大权都由宣太后一手把持。赢稷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一眼就看上了他。《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宣太后办事,向来雷厉风行。她们很快就在一起了,丝毫不在乎世俗眼光,不仅明目张胆地在一起,而且还生了2个儿子。
赵姬的爱情
多年以后,赵姬成为秦国太后,她也效仿宣太后,开始谈起了恋爱。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始皇登基时,赵姬还很年轻。当上太后以后,她耐不住寂寞,便多次单独召见吕不韦。随着秦始皇渐渐长大,睿智的吕不韦担心东窗事发,给自己招来祸患,便向赵姬举荐了“房帏之事能力异常”的嫪毐。
从已经泄露的剧中发现,魏夫人阴谋败露后,和她联盟的武王后被送回魏国,她自己却被芈月使计留在了秦宫中,最终绝望自杀。芈姝因为拒绝与芈月重修旧好,老死宫中。两段对峙像极了《甄嬛传》中甄嬛与华妃、皇后的最后交锋。
初遇嫪毐,《史记》中用了三个字来形容赵姬的心情:“绝爱之”。即赵姬一见嫪毐,就日夜沉迷,仿佛初遇爱情的少女。很快,赵姬就主动以休养的借口,离开皇宫,搬到雍城,和嫪毐关起门来过日子。赵姬也给嫪毐生了2个儿子。
天差地别的结局
芈月和赵姬,都是秦国太后,也都生了2个儿子,可她们的结局,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后期的宣太后,被秦昭襄王送出了首都咸阳,但她的衣食住行,却没有任何缩减;她生的儿子,也还好好地活着;寂寞时,她还能把魏丑夫养在身边。然而后期的赵姬,日子格外凄惨。作为皇帝生母,她的情人嫪毐被秦始皇杀了,两个小儿子被秦始皇当面摔死,自己则被秦始皇“囚居”在雍城,多年不得自由。后期,赵姬被儿子秦始皇接回了咸阳。但秦始皇接赵姬回来,只是因为他一统天下,需要“孝”这个名号。换言之,若非一统天下的需要,赵姬极有可能会被囚禁至死。
都是太后,为何芈月和赵姬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呢?
芈月和赵姬所处的秦国,民风淳朴开放,女子再嫁、改嫁并不稀奇。夫君死后,再有情人的女子,芈月古尸出土时的样子,也非常多。太后养情人,在后世看来完全不能接受,可在秦国,却是无可厚非的事。也就是说,宣太后和赵姬天差地别的结局,和时代风俗无关。结合史料分析,两人结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起因不同。
都是养情人,赵姬是为了单纯享乐,但宣太后有一半,是为了秦国。当年,芈月和义渠王在一起,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因为深宫寂寞难耐;二是为了稳固秦国江山。宣太后所处的时期,秦武王意外死亡,没留下子嗣,但他有很多弟弟。这些皇室子弟,没有一个人不想要国君的位置。也就是说,秦昭襄王的继位,属于临危受命。此时,秦国不仅国力弱,而且极有可能发生大动乱。只要秦国内乱,列国虎视眈眈,自然有瓜分秦国的可能。
但是据历史记载,秦惠文后并非楚国公主,而是秦国大家族的女儿,“芈姓是楚国的国姓,真实的芈月也不是楚国公主,有可能是家境落魄的宗室女。
义渠,和秦国交战多年。在这个时期,义渠王来朝贺新王,目的自然不纯。宣太后非常聪明,她深知,义渠王这一趟,不是来朝贺,而是来衡量秦国的力量。如果秦国国力弱,那么义渠将直接举兵攻打,力争夺回曾经失去的城池。此时的秦国,绝不是义渠的对手。或者说,只要秦国和义渠开战,那么秦国必然元气大伤。自古以来,要想不费一兵一卒稳住敌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亲。于是,宣太后看着年轻、挺拔的义渠王,立刻心生一计。她开始对着义渠王眉目传情,并言语调戏,顺理成章地以爱情为名,把义渠王留在了秦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宣太后不是为了给自己养情人,而是为了秦国养男人。赵姬和嫪毐,和宣太后的处境,就截然不同了。赵姬是单纯为了享乐。当时,秦始皇刚登基,年岁尚小,朝政基本由吕不韦和赵姬决定。初掌大权的赵姬,常常以“讨论国事”为理由,单独把吕不韦叫到寝宫。孤男寡女,单独在寝宫,要说谈“国事”,你相信吗?
随着时间增长,嬴政长大了,看吕不韦的眼神,也不似从前友善。吕不韦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开始想各种办法从赵姬身上脱身。为此,他给赵姬送去了嫪毐。吕不韦告诉赵姬,嫪毐的能力很强,可转动车轮。《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传》: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毒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毒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中令太后闻之,以陷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充分勾起赵姬兴趣后,吕不韦把剪掉嫪毐的胡须,偷偷将他送入宫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嫪毐入宫,单纯就是供赵姬享受的。
芈月就是历史上的宣太后,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
第二,过程不同。
芈月和赵姬,虽然都是养情人,但她们和情人的相处方式,完全不一样。宣太后堂而皇之,从不避讳;赵姬遮遮掩掩,不敢公示。
在史书的记载中,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也是“私通”。但这场“私通”,在当时几乎人尽皆知,甚至包括儿子秦昭襄王和大臣们。最开始,宣太后和义渠王,只是频繁见面。但后来,芈月直接修书一封,邀请义渠王住进了甘泉宫。此后,两人朝夕相处。后来,宣太后怀孕,也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光明正大地生孩子。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以“秦惠文王托梦怀孕”为名生孩子。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宣太后愣是什么借口都没找,直接生子。因为宣太后生了2个儿子,而且光明正大地跟义渠王交好,义渠王便错以为遇见了爱情。他真的对秦国完全丧失了警惕。从某种程度来看,宣太后如此正大光明养情人,也是一种谋略,一种战术。而且,她的做法,早就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默许,更得到了秦国臣民的默许。
他们都是当世最强势最精明也最具权利欲的男人,她和他们彼此欣赏深深相爱,却谁也无法令对方臣服,最后只能是不死不休,或者是天各一方。芈月回国后平定了内乱,成为了第一任皇太后。在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坎坷艰难后,芈。
只是,嫪毐不知天高地厚。他仗着和太后赵姬有关系,到处收受好处、培植势力。后来,他在喝醉酒的时候,直接称自己是秦王“假父”:“吾秦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说苑·正谏》)嫪毐的做法,可谓直接打了秦始皇的脸。对嬴政而言,母亲另有新欢,也并非不能容忍,但她偷偷和宦官在一起,还另外生了孩子,就有些过分了;后来,嫪毐甚至还策划谋反,就更不地道了。
第三,格局不同。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亲自引诱义渠王来秦。此后,宣太后将他在甘泉宫围杀。义渠王死后,秦国很快举兵,一举灭掉义渠,并将义渠的故地,变成秦国的三个郡。《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在爱情和家国面前,宣太后清醒地选择了国家。马非百在《秦集史》中评价她:“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的确,如果没有宣太后,秦国和义渠,还有很多年的仗要打。这样的格局和谋略,不输任何一个男人。后来,宣太后被送出咸阳,理由是“功高盖主”。不过,即便没有了实权,宣太后也活得非常快活。反观赵姬,就完全没有芈月的大局观。她是典型的恋爱脑,完全没有家国意识。当嫪毐把她伺候得服服帖帖时,赵姬什么都愿意答应,她不仅为他求高官厚禄,后来,甚至答应他“杀秦王夺王位”。要知道,坐在皇位上的嬴政,可是赵姬的亲儿子。
有人说,赵姬的结局,是咎由自取。她不顾大局,为情杀子,罪无可恕。杀伐决断的秦始皇,能够留下母亲的性命,恐怕也是念及了年少时,和母亲单独相处的情谊。不过,试想一下,赵姬恋爱脑的行为,何尝不是如今大多数女人的常态呢?为了情爱,不分里外,因为情爱,不顾大局。如宣太后芈八子这样,时刻清醒、保持理性、懂得利益权衡的女人,屈指可数。如她一样,杀伐决断的,更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你的性格,更像赵姬,还是宣太后呢?你更欣赏赵姬,还是宣太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