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六月,大唐皇后武则天亲自上疏给唐高宗,参了自己亲外甥贺兰敏之的五大罪状。
罪一、乱伦,与外祖母荣国夫人有苟且。
罪二、贪污武则天拨给荣国夫人追福用的瑞锦。
罪三、诱奸李弘的准太子妃。
罪四、在荣国夫人杨氏(武则天母,贺兰敏之外婆)治丧其间私自换下丧服,穿华服召妓玩乐。
罪五、诱奸太平公主的女侍和随从。
随即,李治下诏将贺兰敏之放逐雷州,并夺回此前赐予的“武”姓,令他姓回贺兰。不过贺兰敏之没能走到雷州,他的生命被一根马鞭终结在了韶关。
荣宠
冲襟朗鉴,风度卓然。瑶林玉树,不杂风尘。鸾章凤姿,居然物外。——摘自贺兰敏之墓碑文
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的前半生可算是意气风发,他是京城最大的纨绔,长相俊美,年少多金,姨娘是武皇后,姨夫是皇帝李治。
武则天曾经对贺兰敏之非常看重,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为此,还特意给他改名武敏之,以便于继承武士彟留下的爵位。
凭借这层特殊的裙带关系,贺兰敏之仕途平步青云,很快便升迁为门下省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在李治和武则天面前都是十分得宠。
不过武则天宠他可以理解为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她想培植武家的势力,以便于在朝堂上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从武家族人的亲疏关系来看,大姐武顺的儿子贺兰敏之自然是最佳人选。
但李治为何也如此宠溺贺兰敏之?原因竟然也是源于武则天的大姐武顺。
武则天有两个姐妹,大姐武顺,嫁给贺兰越石,丈夫死后她成了寡妇,带着一儿一女度日;小妹武氏(名不详),嫁给郭孝慎,夫妻两人都早亡。
武则天感念大姐孤儿寡母活得不易,便时常召武顺带着孩子进宫来陪自己,顺便加以照顾。谁知一来二去,还算颇有姿色的武顺竟然和李治勾搭在一起,李治爱屋及乌,自然对贺兰敏之也格外宠溺。
此外,宠溺贺兰敏之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的母亲,贺兰敏之的毑母(外婆),荣国夫人杨氏。
武敏之自小跟在外婆杨氏身边长大,杨氏对他十分溺爱,食则同器、睡则同寝,致使两人竟然发展出不伦的祖孙关系,这也成了后来武则天伐讨贺兰敏之的五大罪状之一。
二圣临朝
反目
倚仗大唐最有权势的几个人撑腰,贺兰敏之的前途一片光明,飞黄腾达几乎指日可待,但武则天的一记重手,不但将他打回原形,还顺便夺了他的性命。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曾经如此亲密的姨甥二人反目成仇呢?
事情源于贺兰敏之的妹妹贺兰氏。根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的姐姐武顺死后,李治又盯上了武顺的女儿、武则天的甥女贺兰氏。
在武则天的授意下,中书令徐敬宗上书弹劾长孙无忌谋反,高宗李治下旨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今重庆地区),同年七月,被逼自缢身亡。被武则天杀害的只有长孙无忌一人。
贺兰氏年轻貌美,又工于心计,她被李治宠幸,受封魏国夫人后,便开始积极谋划自己的后宫地位。她想上位,自然威胁到武则天的皇后位置,因此武则天对其起了杀心。
武则天设计毒死贺兰氏,又嫁祸给武惟良和武怀运,一举拔掉了三颗眼中钉。她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谁知贺兰敏之的一个无意举动,却引起了武则天的疑心。
《新唐书·武氏传》是这样记载的。
初,魏国卒,敏之入吊,帝为恸,敏之哭不对。后曰:“儿疑我!”
魏国夫人贺兰氏死后,贺兰敏之前来吊唁。这时李治也匆匆赶回来了,他见早上分别时还活生生的美人此刻却已经冰凉,悲伤不已,追问贺兰敏之怎么回事?贺兰敏之只是痛哭,却不说话。
武则天知道后暗想:看来这孩子已经怀疑我了!
武则天为何只从贺兰敏之痛哭,便猜到他已经怀疑自己呢?
武则天杀了三十四人李唐皇族,据不完全统计,武则天一生共杀害了九十三人。李唐王室中被害三十四人。文明元年(684年),故太子李贤被逼迫自杀。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贺兰敏之相信了武则天的话,相信是武氏兄弟害死了妹妹,在李治问询时他自然会趁机请求一定要严惩武惟良和武怀运。可他既没有痛斥武氏兄弟,更没有央求李治做主,只是大哭,足以说明他已经猜到(甚至是知道)了事情真相。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姨甥二人已经生出嫌隙,开始了互相猜忌。
一代女皇
斗法
贺兰敏之的政治智慧,与武则天相比压根就不在一个量级。
通过武则天以往的斗争经历,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正是由于她耐得住急躁,忍常人所不能忍,才最终成就了她前无古人的女皇帝业。
顾忌到李治和母亲杨氏,武则天虽然对外甥有了猜忌,暂时却不想动他。
她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她对贺兰敏之的了解,只要自己对其稍加放纵,这个最好时机早晚会到来。
那贺兰敏之是怎么做的呢?
事实证明,他终究只是个愚蠢莽撞的好色之徒。带着对武则天的仇恨,他开始了自己的报复行动。不过对手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他自以为是的报复手段在武则天看来,不过是小孩玩闹,“作人”而已。
1、文明元年(684年),故太子李贤被逼迫自杀。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检李贤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
比如他放浪形骸、狎妓醉酒,武则天当看不见;
他好色失德、淫人妻女,武则天也当看不见;
他结交损友,勾结朝臣,武则天找人偷偷记下来;
太天真了!
贺兰敏月这名字是杜撰,实际上史无实据
时机
贺兰敏之“年少色美”,行事荒唐,与自己的外婆杨氏有染。杨氏死后,武则天自己出钱给母亲建庙拜祀祈福,贺兰敏之却私下把钱给贪墨了。更过分的是,杨氏还在礼丧其间,贺兰敏之竟然脱去孝服,开始狎妓饮酒。
太子李弘到了纳妃的年纪,武则天选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准备给李弘当太子妃。谁知就在成婚前夕,准太子妃竟然毁于贺兰敏之之手。
太平公主儿时常去外婆杨氏家里玩耍,随行的女官侍婢自然也少不了。
武则天为了上位,一共杀死了她的十个亲人,其中包括她的女儿安定思公主,和两个儿子李宏还有李贤;还有她的四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一个亲外甥女。武则天之所以这么心狠手辣,是因为她已经完全深深的陷入了权力之争。为了权利。
结果呢,贺兰敏之鬼迷心窍,“悉逼乱之”。
武则天终于怒了。
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挟所爱,佻横多过失;荣国卒,后出珍币建佛庐徼福,敏之乾匿自用;司卫少卿杨思俭女选为太子妃,告婚期矣,敏之闻其美,强私焉;杨姥丧未毕,褫衰粗,奏音乐;太平公主往来姥姥家,宫人从者,敏之悉逼乱之。后叠数怒,至此暴其恶,流雷州,表复故姓,道中自经死。
贺兰敏之是典型的自己作死,明知姨母武则天心狠手辣,偏偏胆大包天去不断去招惹她。他自以为有恃无恐,上有杨氏和李治的宠爱,自己又捏着武则天的短处,必能高枕无忧。
殊不知,他早已一步步落入武则天挖好的大坑,中了算计。
上面说过,武则天在等一个时机,什么样的时机呢?
杨氏英年守寡,独自带着武氏姐妹在武家却受尽冷眼,童年的遭遇让武则天对杨氏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纵容。同时,杨氏在武则天的权力斗争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她是武则天的对外口眼,也是武家势力中最重要的一环。武则天打心眼里不想忤逆杨氏的意图,因此,杨氏尚在,武则天便不会去动她在世上最重要的这根血脉贺兰敏之。
李素节(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其母萧淑妃遭武则天杀害后,李素节被贬任申州刺史。天授元年(690年),李素节遭诬告,被勒令进京,在龙门驿被缢杀,时年四十三岁,以庶人之礼安葬。李素节之子李英等九人。
公元664年,也就是武顺死的前一年,李治曾动过废后的念头,眼线报给武则天后,她急忙施展危机公关,成功化解。不过那一次事件让武则天胆战心惊了好几年,也收敛了好几年。
武顺和魏国夫人贺兰氏相继死后,李治对她们的喜爱之情迁继给了贺兰敏之,因此让武则天有所顾忌,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前功尽弃。
如今,杨氏不在了,贺兰敏之失去了最优力的庇护,他偏偏在这当口自己作死,给皇家戴了顶大大的绿帽,惹怒高宗李治,这就是武则天一直在等的时机。
风韵犹存的武顺
疑点
即便是要给李治交代,一条诱奸准太子妃便已经足够,为何要罗列其他,自曝家丑?
我们再看罪状的最后一条,“太平公主往来姥姥家,宫人从者,敏之悉逼乱之。”
与宫人女婢不清不楚,对于贺兰敏之甚至当时的整个王公贵族阶层来说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武则天偏偏把这事单独提出来作为一条罪状,她有什么目的?
贺兰氏的另一影视版本
最后,难为真相的真相
历史通常是由后人撰述的,因此,有时我们需要透过文字的背后去观察真相。
作为记录唐史的第一手资料,新旧唐书在记录贺兰敏之罪状时,都不约而同把太平公主侍从事件放在了最后。如果从记录的时间逻辑角度,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件事是最后发生的?
也就是说武则天在这件事发生后,终于下重手除去了贺兰敏之。那武则天几年时间都等了,甚至在李弘的太子妃事件后都没有急于动手,为何却单单等到此时却不想再等了呢?
我认为,所谓的“宫人从者,敏之悉逼乱之”只是表象,贺兰敏之真正欺负的,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那时还仅是个孩子,发生了如此人伦悲剧,为了太平公主的名声及皇家尊严,武则天只好快刀斩乱麻,提前处理了贺兰敏之。
自洽支持:
这种事放在常人身上匪夷所思,但贺兰敏之因自幼的乱伦经历,他的理智早已扭曲,人伦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如果贺兰敏之的所作所为存在刻意报复武则天的动机,那还有什么事能比玷污太平公主更能让她心痛的?
皇宫中人多嘴杂,只怕关于太平公主的事没那么容易保守秘密。武则天此前对贺兰敏之有猜忌,想致他死地只是心里的想法,如今突然付诸行动,她需要给其他人一个说法,最好能让太平公主置身事外。
想撇清太平公主,为何又要在罪状中提及她的女官和侍从被辱呢?我们只能设想,也许太平公主的事已经有风言风语传出,为了平息舆论,武则天只能将祸水东引,转移众人的视线,抛出一众女侍来当替罪羊。
如此一来,武则天自曝母丑,揭开杨氏与贺兰敏之的不伦之事也就说得通了,也是吸引眼球,转移世人的注意力。毕竟一个已经故去的母亲与还年幼的女儿相比,后者更重要。
我是爱读唐史的,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史料结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讨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