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初平年间,马超是真心降刘备吗,庞德投奔到西凉太守马腾帐下,并跟随马腾攻伐叛乱的羌、氐胡族,屡建奇功,因此被攫升为校尉。之后又跟着马腾之子马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大功,被晋封为中郎将,还被赐爵都亭侯。但是后来,马腾被曹操诛杀,并被夷三族,幸存的马超尽起西凉兵攻击曹操,最后在渭南被曹操击败,不久后,势单力孤的马超又辗转逃往汉中依附张鲁,庞德也随他一同前往。
马超
小编认为,降低里约是局势的主动选择。刘备的人品魅力不容忽视,但局势的创造更为强大。马超后期的温水中,有家人全部死亡的身体和精神疲劳,也有杀害父亲敌人后丧生的目标。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刘备故意的蔑视。
但当曹操亲率大军攻伐汉中时,张鲁不敌而献汉中投降,马超因不愿投降杀父仇人,便逃往西川投奔了刘备。但此时不知为何,庞德却没有跟随马超入川,而是随众人一起归附了曹操。爱才的曹操早就听说庞德能征善战,勇猛过人,立刻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并封他为关门亭侯,赐食邑三百户予他。那么庞德最后为何没有跟随马超投奔刘备,反而投奔了马超的敌人曹操呢?
庞德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关于这件事情,明末清初的学者毛宗岗如此评价庞德:“其后既不肯背曹操而降关公,其初何以背马腾而降曹操?故庞德之死,君子无取焉!”由此可见,毛宗岗对庞德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庞德在曹操率军取汉中时,不愿与旧主马超同生死共进退,而是投降了马超的死敌曹操,实属不忠不义的忤逆之举。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说庞德之所以不愿再追随旧主马超,是因为马超不讲原则和道义,人品龌龊,是个“背父叛君”、十恶不赦的坏人,而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我庞德执鞭坠镫,舍命追随。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更靠谱呢?
马超武艺超群,在战场上有过英勇战绩,史书有明确记载,连高傲跋扈的关羽都欲与之决一高下,可见马超之勇不在赵云,张飞之下。可惜马超归降刘备后随刘备在战场上参加过的战役很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马超已经身患重病,不久。
庞德
关于马超的人品,曹操曾经跟他周围的手下说过,马超不减当年吕布之勇,不仅勇力不减,就连做人的方式也有点吕布的影子。而吕布大家都知道,不仅多次易主,而且先后杀了义父丁原和董卓,是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其武力天下第一,但是做人这一块,说吕布倒数第一也不过分。那么马超又做了些什么呢?
马超归降刘备后,再不见当年之勇,其实原因很简单 木旦鸠兹原创 三国志里,杨阜曾对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但就这样一员猛将,归降刘备后却没用武之地,最后郁郁而终。先看其归降刘备的经过,三国。
吕布
据《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记载,马超与韩遂在建安十六年举兵造反,最后曹操率军大破西凉军,韩遂逃到了金城,被其部将所杀,而马超则据守汉阳,其父马腾因儿子谋反遭株连,被曹操下令诛灭三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件事是马超扯旗造反在先,马腾遭连累被杀在后,是儿子铤而走险直接导致父亲马腾被杀,而马氏一族数百口男女老幼,只有“祸首”马超和族弟马岱两人幸免于难。而马超这种弃亲人于不顾的做法,比起吕布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李恢说服马超投降刘备。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
马超
马超
其真正原因是马超当时准备脱离张鲁时,曾偷偷写信给刘备,希望刘备可以接纳他,刘备也同意了他的请求,令他率领大军,前往成都,包围刘璋等人。而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庞德,所以不是庞德不忠义,而是马超抛弃了庞德。由于马超的投降,庞德还在张鲁阵营,鉴于自己一家老小都在汉中,庞德只能继续留在汉中,在张鲁麾下夹着尾巴做人。而庞德在汉中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可以说是备受煎熬的。他的旧主投降了敌人,张鲁对他哪还有什么信任可言?基本上都是时刻提防和无故猜忌。
马超被逼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刘备,不过他个人也是看中了刘备这个人的品行,加上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曹操,马超的归顺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事情的开始就是马腾刺杀曹操,可是最终失败被曹操反杀,马超知道之后就想要为父亲报仇,就带领。
庞德
关注小编,带您走进一段不为人知的趣味历史,欢迎您评论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