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诞生了许多的战神,东吴猛将vs蜀汉五虎,尤其蜀国五虎上将更是被渲染成几乎无敌的存在。相反作者对东吴阵营里的猛将用墨显得吝啬很多,简直就是打酱油的存在,连绿叶都算不上,蜀国五虎对东吴五虎真的有必胜的把握吗?
关羽VS太史慈
关二爷神勇自不必说
太史慈和关羽都是美髯公,同时都忠义无双,只是太史慈事迹显得“没份量”,不是很精彩,他跟关羽最明显的区别是身高,《三国志》记载关羽身高九尺,比七尺七寸的太史慈高出不少,太史慈出色的射术估计也很难弥补身高上的差距,关羽应该略胜太史慈半个身位。
太史慈也不逞多让
在《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将论武艺都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而李严的武力值仅次于五虎将,在蜀汉军中也是佼佼者。而东吴十二虎臣则都是东吴军队勇猛善战的武将,冲锋陷阵的主力。如果蜀汉五虎再加上李严,在两军阵前遇到了东吴。
张飞VS孙策
张飞血勇
在射术方面,张飞连射马超,都被躲了过去,说明他射术一般,孙策则:“扯弓搭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孙策射术高超,我的理解是孙策略强于张飞。
“小霸王”孙策
赵云
还有合肥会战,身先士卒第一个攀上城墙,可谓浑身是胆,孙权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矣。”甘宁的悲剧在于从一位有战略见识的将军沦落到只能武勇斗狠的将军,这一点跟赵云也很像,两人难分高下。
甘宁也是单枪匹马的代表人物
东吴将军:周瑜,黄盖,程普,吕蒙,鲁肃,陆逊,甘宁,凌统,太史慈,周泰,徐盛等等。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
马超VS周泰
三国志记载:"超有信、布之勇",这里指的是韩信和英布,马超屡世公候,出身名门,起点比周泰高多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名,先是跟随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在南郡击败曹仁,功勋赫赫。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周泰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怕死。
马超
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国五子良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吴国没有五大将的说法,但是有“东吴四英杰”,分别是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也就是四位。
周泰典型的“不要怂,就是干”类型的
黄忠VS黄盖
黄盖和黄忠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黄盖为孙吴的得力干将,黄忠则为蜀汉的一位猛将。虽然他们二位都姓黄,都是老将,但事实上他们二位没有任何的关系。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吴国五大。
定军斩夏侯
从战长沙再到定军山,黄忠战功卓越,更是射得一手好箭,我也找了许多关于黄盖的资料,发现真的少,除了跟孙坚、孙策打江东之外,就是赤壁之战诈降,被张辽一箭射到长江里了,要说黄盖有一强项黄忠比不了,那就是水性好,被射成重伤之后硬是游回去了,当时可是冬天啊,在长江里游过泳的都知道,没人保驾护航你那是玩命,所以黄忠应该说是完胜黄盖的,水下黄盖可能要强一些,哈哈。
黄盖老将军还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双方旗鼓相当,组团去召唤师峡谷的话,我甚至认为东吴这帮人能取得胜利,插句题外话,中国第一部电影拍的就是《定军山》,将黄忠斩夏侯渊的故事。
演义里的东吴猛将勇力突出者主要就是孙策、太史慈。甘宁、丁奉、周泰、韩当、程普等名将之实力都不可说能与五虎上将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