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48岁起兵反秦,8年内从土匪逆袭成一代帝王,开创了威名赫赫的大汉王朝,一生充满传奇。但是,很多人认为刘邦其实是战五渣,全凭运气和部下,尤其是战斗力爆棚的韩信,才扭转局势,夺得天下。这个论述正确吗?刘邦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下面阳光旧事录就从三个方面带大家刷新对刘邦军事能力的认知。
第一,反秦时,布衣起兵,逆袭封王
刘邦率军从砀郡出发,在路上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打败了王离的军队,一路攻城略地,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派人跟刘邦说想和他在关中分地称王,刘邦不听,用张良的计策,夺取武关继续西进,此时北上救赵的楚军中,项羽。
刘邦在起兵之初,真正的刘邦,其实历尽艰难。先是进沛城受阻;接着遭到雍齿背叛,后院起火;投奔楚王景驹,景驹被项梁团灭;投奔项梁,项梁被章邯击杀。
没想到刘邦攻城略地、招降纳叛,在函谷关受阻就改走武关,一年之间竟然真的攻进关中,招降秦王子婴,发展成百炼成钢的10万大军。在戏下分封时,刘邦凭借强悍的实力,尽管被项羽忌惮,还是被封为汉王。
刘邦毕竟是草莽英雄,如果几分军事的才能,只靠别人又怎么会成就霸业?尤其是楚汉争霸时,他还是展现出不少智慧
图1 汉王刘邦
第二,楚汉时,五年相持,拖死项羽
我们从刘邦的历史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的将领,只是他的主要对手是项羽。项羽强大的光辉掩盖住了刘邦。实际上,除了项羽韩信,刘邦应该是楚汉战争中最强的将领了。后世朱元璋祭祀列位开国皇帝的时候,对刘。
在主战场之外,刘邦的战略碾压则摧毁了项羽。早在彭城大战之后,刘邦在下邑订谋,就确认了“正面消耗,侧翼发展,侵扰粮道”的灭楚战略。在刘邦拖住项羽的同时,这条战略正像一张大网张开,韩信在第二战场攻城略地,彭越在敌后往来侵扰,英布也叛楚归汉。潍水之战时,韩信水淹龙且20万大军,楚汉局势彻底扭转。汉军开始战略反击,1年后,项羽身首异处。
所以归根结底,楚汉之争时,刘邦战略碾压项羽,而单一战斗中也足以自保,军事能力不可小觑。
图2 楚汉之争
说回刘邦的成功,早期的刘邦并不会打仗,个人打架能力也是非常弱,纯靠打烂仔架起家。说排兵布阵和行军用人,与项羽那类不是一个档次和起点。中期的刘邦属于特定时期的军事人才,指的是必须乱世,没有法律约束、没有国际舆论。
第三,称帝后,消除威胁,开创大汉400年基业
汉五年,燕王臧荼造反,刘邦亲征平定;汉十年,赵相陈豨反叛,刘邦亲征平叛,韩信受牵连被杀;汉11年春,梁王彭越谋反被杀;汉11年秋,淮南王英布反叛,扬言:“刘邦年老,必不亲来,其他人不足畏惧”,刘邦亲征平叛。
英布反叛时的断言,也恰恰说明了他对刘邦的畏惧,足够表明刘邦的军事能力在英布以及在世的将领之上。
图3 江山永固图
根据上述事实,大家得到下列三大推论:1.垓下之围韩信做总指挥长,表明刘邦军事能力败给韩信;2.英布只惧怕刘邦,表明刘邦军事能力强过健在名将;3.刘邦和项羽五年相持,武勇败给项羽,但发展战略辗压项羽,表明两个人综合的军。
刘邦的军事能力稳居楚汉前三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得出以下三大推断:1.垓下之围韩信做总指挥,说明刘邦军事能力不敌韩信;2.英布只畏惧刘邦,说明刘邦军事能力强于在世将领;3.刘邦和项羽五年相持,勇武不敌项羽,但战略碾压项羽,说明两人综合的军事能力不相上下。
总结而言,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战力当之无愧的是第一,项羽和刘邦争夺第二和第三。所以,醒醒吧,刘邦根本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战五渣”!如果真的战斗力太渣,刘邦早就被乱世群雄吞没了,哪还有机会宰割天下?开国帝王可是小瞧不得的!
关注阳光旧事录,从历史中品味盛衰、思考人生、发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