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流浪汉出身的韩信为中国军事史上难得的将才,其人生经历也充满着传奇和悲剧色彩。因为他超乎寻常的才能,使他从一逃兵一跃而成率领百万之军的汉军统帅。他战必胜、攻必克,一手缔造了西汉王朝;同时,也因为他绝顶的才能和独一无二的成功胜率,使他落了个血溅未央宫、屠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像曹操的谋臣杨修、朱元璋手下的宰相胡惟庸和大将蓝玉、雍正帝的西北军事统领年羹尧……等等,莫不如是。杨修死于他的太过聪明,又无半点眼色,纯属自己找死;胡惟庸身为宰相,蓝玉位居大将,一个权势过大,几近一手遮天,一个骄纵过头,为所欲为,世上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再加上朱元璋的重重猜疑和小人心理,不设法弄死这两个人才叫怪呢;年羹尧飞扬跋扈、卖官鬻爵、奢靡享乐、不可一世的摸样,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西北王,皇帝老儿怎能饶他不死?
大凡成功者,大多走过一道曲折充满苦难的历程,而对生活最大的挑战就是贫困,越贫困越能使人在磨难中脱颖而出,在生活的最底层努力挣扎向上,不断进取和攀登,以达到成功的高峰。总之,从韩信胯下之辱我们受到启示太多了,。
其实,韩信本可以不必那么早死的,然而是祸躲不过。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呢?除了维护家天下的需要外,从韩信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似乎再没有别的理由了。对于韩信来说,一生有三得,使他功盖天下:一得于秦末农民起义为他施展军事才能提供了大舞台;二得于刘邦宽容的用人政策;三得于朋友的鼎力推荐与相助。所以,后人有一副对联,总结了韩信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有一次,刘邦与韩信在宫中闲聊品评朝中诸将的优劣,韩信认为这些将军都算不上一流水平。刘邦突问韩信:“你以为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只能带十万兵而已。”刘邦反问:“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十分自负地回答:“多多益善。”刘邦一听,笑道:“你认为自己如何厉害,怎么就被我抓起来了呢?”韩信道:“陛下不能将兵,但能将将。所以,我为你所擒。”
此次谈话之后,刘邦的心病更重了:此人如此狂傲,一旦自己归天,孱弱的儿子刘盈是制不住他的。于是,韩信的死期就快要到了。
在这个故事中,韩信的做法与我们当代的很多青年人的做法颇为类似,恃才傲物,经常与自己的上级产生矛盾,平时的言行也不够谨慎。
顺便插一句,樊哙是韩信的老部下,每次上朝见到韩信,总是说:“臣拜见大王。”跪拜接送不止,而韩信总是不屑一顾,对人说:“大丈夫怎能与樊哙这种屠户为伍。”樊哙听后,恨得咬牙切齿。因此,朝中大臣对韩信是既怕又恨。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在刘邦看来,对于他的新兴政权尤其是他死后的刘姓王朝最具威胁的,莫过于被他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称帝刚结束,刘邦为防韩信当齐王时间长了,根基扎稳了,对他不利,就把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因为韩信太能用兵了,所以封楚王不久,刘邦还觉得不放心,就想削掉韩信的楚王封号。
韩信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有政治远见。当受到领导不信任时,应该提前防范。不能像韩信这样危急时刻出卖朋友。韩信的故事: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汉二年四月。
罢人家的官,总得找个由头。于是刘邦就暗中指使人上告韩信谋反,以伪游云梦之计,把韩信捉入长安,贬为淮阴侯,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管起来。可时间一长,刘邦觉得韩信这样的人即使在京城,也是个隐患,就开始对韩信下手了。
吕后是个心狠手毒的妇人,就在刘邦率军离京不久,她以汉军平叛大胜为借口,要朝臣入宫庆贺胜利,并要萧何去把韩信请来。萧何不敢不从,就去韩信家中请他入宫庆贺胜利。
见是萧何相请,闲居在家的韩信坦然不疑,就随萧何入了宫。结果走入未央宫时,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刀斧手抓了起来,并被押入未央宫的长乐钟室。在一个四周布满帷幔的暗示中,吕后命武士剥掉韩信的衣服,用削得锋利的竹签将他杀死。因据迷信说法,杀韩信这样的功臣,上不能见天,下不能见地,不能用刀,否则要遭天怒。随后,吕后又命人灭了韩信三族。
故此,像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既有震主之威和不赏之功,又不想背汉独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惟一的全身保官之计就在于八个字:功成谦让,自善终身。
韩信的出生非常凄惨,他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一直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平时也只能靠捕捉一点鱼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因为韩信非常卑微的身份,导致他经常受到欺负,有一次,一些恶少当众羞辱韩信,当时这个恶少给了韩信。
因为这些原因,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看过韩信父母的坟后说:“韩信应该是有前途的,如不恃才傲物,而自损谦让,那他一定是汉朝的周公、吕尚。”但韩信没有这样做,倒应验了蒯彻之语:往前看,位不过侯,危而不久;往后看,贵不可言。
这就是韩信之死留给后人的启示,也是杨修等人用生命留给我们的一点记性,以期实现并不至于因我们显摆过度而遭人忌,也不至于使我们莫名其妙受外力打击而殒命。自谦自警之人,外可藏匿真功,含而不露,内则平和无恙,保全自身,而终究获益多多!如此泰然祥乐,岂不美哉?
从韩信之死,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大丈夫做事必须当机立断,才能抓住时机,如果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必将吃大亏。一、韩信之死的经过 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因为功高盖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来又改封为楚王,但一件事的发生,使得。